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doc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 卷高 二 语 文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阅读题(共 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谈中国诗(节选)钱钟书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
2、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 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贵国爱伦 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
3、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 2 -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
4、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 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
5、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
6、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 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
7、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 3 -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原因是, “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B.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与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意思一样。C.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 ,作者认为这是正确的说法。作者还认为,这
8、富于暗示, “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D.“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中国也有“厚重”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诗是早熟的,因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没有出现过史诗和戏剧诗,而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即“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B.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 “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C.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原因
9、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 ,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D.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 “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3. 根据原文观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没有经历“幼年”时期,最早的诗歌是极为成熟的抒情诗,以先秦时期的诗经和离骚为证。B.庄子建构了“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 ”的虚幻所在,李白眼见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 4 -
10、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 ”的壮观仙境,可见中国的诗人是天才“空想家” ,中国的诗歌,没有“地心力吸引” 。C.晚唐词人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写道:“梳流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评论家认为“脉脉斜晖和悠悠江水” ,象征着女主人公的不尽情思,无穷怨望,给读者思维无限留下发散的空间,评论者对望江南结句的批评与钱钟书的诗学精神“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是契合的。D.中国诗主要是宣泄个人的情感,屈原在仕途上失意了,就悲苦地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颠沛流离的杜甫,饱受战争摧残,登高之时就悲叹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柳永因不忍心与朋友
11、的分别,凄切地唱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当读者能够找到与诗人相似的情感触发点,就 能够跟诗人产生共鸣,否则中国诗“像吹着芦管” ,只能单弦独奏,味道十分“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门 孔余秋雨谢晋的儿子阿三还在世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谁都知道是大门中央张望外 面的世界的一个小装置。但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远的等待。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出现,他不能漏掉第一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
12、双脚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有一次,谢晋与我长谈,说起在封闭的时代要在电影中加入一点人性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产生联想,说:“谢导,你就是阿三!”“什么?”他奇怪地看着我。我说:“你就像你家阿三,在关闭着的大门上找到一个孔,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亮光,等亲情,除了睡觉、吃饭,你都没有放过。”他听了一震,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不说话。 我又说:“你的门孔,也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 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样,那就是无休无止地坚持。”- 5 -我一直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觉得拍电影是一个力气活,谢晋已经年迈,不必站
13、在第一线上了,他可以从一个电影导演变成一个“电影导师”。有这个想 法的,可能不止我一个人。有一次,他跨着大步走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不知怎么突然踉跄了。他想摆脱踉跄,挣扎了一下,谁知更是朝前一冲,被人扶住,脸色发青。这让人们突然想起他的皮夹克、红围巾所包裹着的年龄。不久后一次吃饭,我又委婉地说起了老话题。他知道月台上的踉跄被我们看到了,因此也知道我说这些话的原因。他朝我举起酒杯,我以为他要用干杯的方式来接受我的建议,没想到他对我说:“秋雨,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真正善饮的吗?我告诉你,第一,端杯稳;第二,双眉平;第三,下口深。”说着,他又稳又平又深地一连喝了好几杯。是在证明自己的酒量吗?不,我觉得其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西宁市 第四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期中 考试 试题 答案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