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林芝二高 2018-2019 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30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 14 O 16 C 12 N 14 Fe 56 Cu 64 Ag108第卷 (选择题 共 126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B数量相同的 5 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C将抗体溶于 NaCl 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2植物甲与植物乙的
2、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 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 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 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 03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和红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 化来的B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C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D同一个体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化能力比叶肉细胞的强4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
3、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2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5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和或过程和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和C动物细胞内,过程比过程释放的能量多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产生H,过程消耗H6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
4、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使染料变成红色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7. 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B. 利用生物方法脱除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防止水体富营养化C. PM 2.5 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 2.510-6m 的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D. 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和光导纤维
5、8.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和酸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的 22.4L 气体,转移的电子数必为 2NAB.将标准状况下,11.2LN 2 和 33.6LH2混合,充分反应,产生的 NH3的分子数为 2NAC.常温常压下,6g 乙酸所含共价键数目为 0.7NAD. 1L 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大于 0.1NA9.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分组 甲组 乙组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熟后与染料混合保温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3 -A.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B.Ba(OH)28H2O 与 NH4Cl
6、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氯化钠溶于水10.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 Li+由 A 极向 B 极移动B电解液 a、b 之间可采用阳离子交换膜C电解液 a 可能为 LiCl 水溶液D电池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为 4Li+O2+2H2O=4LiOH11.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将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B.等体积 pH=3 的 HA 和 HB 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相同时间内 HA 与 Zn 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多HA 是强酸C. 灼烧某白色粉末 火焰呈黄
7、色白色粉末中含有 Na+ ,无 K+D.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 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非金属性SCSi12. 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 3 倍,X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Z 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W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二元化合物 CX 2W2和 X2W 中阴、阳 离子数之比均为 1:2DW、X、Z 的氢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13. 下图表示 (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象为( )- 4 -A. B. C. D.
8、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 汽车以 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 内与开始刹车后 6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B1:3C3:4 D4:315. 如右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由图知,该物体( )A第 1 s 内和第 3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 3 s 内和第 4 s 内的加速度相同C. 第 1 s 内和第 4s 内
9、的位移大小不等D02s 内和 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6. 一小船渡河。河宽 800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10m/s,水流速度 8m/s,则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 )A100s B.80s C.133s D.62s17. 如图所示,用绳子将一质量为 m 的均质球悬挂在光滑竖直墙壁上,已知绳子长度与球的半径相等。静止时绳子拉力大小为 FT,墙面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 FN,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F Tmg F N mg3BF T mg F N mg233 33CF T mg F N mg33 233DF N mg F N2mg318. 如图,以 10m/s 的水平速度抛出的物体,飞行一
10、段时间后垂直撞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空气阻力不计,则物体飞行的时间为( )A s B1s C3s D6s- 5 -19. 如图所示,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 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 M,木块质量是 m,力大小是 F,加速度大小是 a,木块和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是,则在这 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mgB. mFM mC(Mm)g Dma20. 一根轻质细线将 2 个薄铁垫片 A、B 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 B,此时 A、B 间距为3L,A 距地面为 L,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 A、B,不计空气阻力,且 A、B 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释放开始到
11、A 落地历时 t1,A 落地前的瞬时速率为 v1,从 A 落地到 B 落在 A 上历时 t2,B 落在 A 上前 的瞬时速率为 v2,则( )At 1t2 Bt 1t 2Cv 1:v21:2 Dv 1: v21:321. 质量 m2kg、初速度 v08m/s 的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1,同时物体还要受一个如图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取 g10m/s 2)( )A01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2m/s2B12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2m/s2C01s 内,物体的位移为 7mD02s 内,物
12、体的总位移为 11m第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 题第 4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6 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 5 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1)某同学通过以上测量后把 6 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乙中,请作出 FL 图线。(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 L0_cm,劲度系数 k_N/m。- 6 -23.(9 分)如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
13、桶的总质量为 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上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 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
14、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 和 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mA. M=20 g,m=10g、15 g、20 、25 g、30 g、40 g B. M =200 g, m=20 g、40 g、60 、80 g、100 g、120 g C. M =400 g, m=10 g、15 g、20 、25 g、30 g、40 g D. M =400 g, m=20 g、40 g、60 、80 g、100 g、120 g(3)下图 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 、 、 、 、 、 、 为 7 个相邻的计数点,ABCDEFG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
15、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4.22 ABscm、 =4.65 cm、 =5.08 cm、 =5.49 cm、 =5.91 cm、 =6.34 cm 。已知打点BCsCDsDEsEFsFGs- 7 -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 a= m/s2 (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24.(14 分)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 AB 始终保持 v=1m/s 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 m=4kg 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 A 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
16、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1,AB 间的距离 L=2m,(取 g=10m/s2。)(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25.(18 分)小球 a 在小球 b 正上方 h5m 处,现将两球以大小相等的速度 v10m/s 同时抛出,其中小球 a 速度水平向右,小球 b 速度竖直向上。 (忽略空气阻力作用,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求:(1)小球 b 上升的最大高度。(2)小球 b 上升到最高点需要的时间。(3)当 a、b 两球到达同一高度时,两球间距离 s。26(15 分)亚硝酰氯(NOCl,
17、N 为+3 价,熔点:-64.5 ,沸点:-5.5 ) 红褐色液体或黄色气体,是有机物合成中的重要试剂,易水解,水解产物是两种酸。实验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1)写出 NOCl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B、C 装置中可用于制备 Cl2的是 (用字母填空) ;(3)用 D 装置制备 NO,检验 D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加入稀硝酸时,开关 K1是 (“开”或者“关” )着的;(4)用上述选好的发生装置(下图省略)连接在以下装置上,制备 NOCl。- 8 -装置连接顺序为 a (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装置、除可进一步干燥 NO、Cl 2外,另一个作用是
18、;两种气体在 IX 中反应的预期现为 ;实际却看到了红棕色气体生成,请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简单的操作 。27. (13 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利用生物质发酵得到的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部分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反应 I 和反应 II 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1)反应 I 中,1 mol CH 3CH2OH(g)参与反应后的热量变化是 256 kJ。 H 2O 的电子式是 ;反应 I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 II: 改变温度和进气比 n(CO): n(H2O),测得 CO 的平衡转化率如下图所示。图中 B、E 对应的反应温度分别为
19、 TB和 TE,判断: TB TE(填“” );与 E 点反应温度相同的点是 ;若 v(D)正 v(E)逆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3)反应 III,在经 CO2饱和处理的 KHCO3电解液中,电解活化 CO2制备乙醇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从电解后溶液中分离出乙醇的操作方法是 ;(4)为了持续获得绿色能源 H2 ,需不断的补加 (填化学式) 。- 9 -28.(15 分)工业上利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 Fe3O4、Fe 2O3、FeO、SiO 2)为原料制备高档颜料铁红(Fe 2O3) ,具体生产流程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硫铁矿烧渣用稀硫酸酸溶时的不溶物为 (填化
20、学式) 。(2)实验室实现“步骤”中分离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步骤中应选用 试剂调节溶液的 pH(填字母编号) 。A稀硝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氨水(3)检验步骤已经进行完全的试剂是 。(4)步骤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 35以下,其目的是 。(5)步骤在空气中煅烧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欲测定硫铁矿烧渣中 Fe 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 ag 样品,充分“酸溶” 、 “水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 H2O2,充分反应后加入 NaOH 溶液至不再继续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至固体恒重,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 bg。写出加入足量的 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测
21、得该样品中 Fe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9 (8 分)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时,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_。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_(填“蛋白酶甲” 、 “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 )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_。(2)某同学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该 同学- 10 -的做法_(填“合理”或“不合理” ) ,理由是_。30 (12 分)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 CO2 释放和 O2 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在 1224h 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在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藏自治区 林芝 第二 高级中学 2019 届高三理综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