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永春一中高二年期末考试物理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碘 131 的半衰期约为 8 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 m 的碘 131,经过 32 天后,该药物中碘131 的含量大约还有( )A. 0 B. m/4 C. m/8 D. m/16【答案】D【解析】碘 131 的半衰期约为 8 天,经过 32 天为 ,碘 131 的剩余质量为:,故选 D。【点睛】半衰期是放射性原子核剩下一半需要的时间,根据公式 求解剩余原子核的质量2. 参考以下几个示意图,关于这些实验或者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核反应堆中控制棒插入,则多吸收中子让反应减弱B. 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没有偏转的为 射线,电离
2、能力最强- 2 -C. 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D.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认识到原子的复杂结构【答案】B【解析】A、根据核反应堆,控制棒的作用可知,图中核电反应堆示意图控制棒插入深一些,让它吸多中子,中子数减少,反应速率会慢一些,故 A 正确。B、中间没有偏转的为 粒子,电离能力最弱,而穿透能力最强,故 B 错误。C、重核的裂变反应物中子在生成物中出现,反应可以继续,属于链式反应,故 C 正确。D、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汤姆孙提出原子有复杂结构,故 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B。【点睛】考查原子结构模型的发现者及其意义;掌握三种射线的区别与组成;理解链式反应与热核反应的区别
3、,及阴极射线发现的意义3.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射线,是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B. 紫外线是一种紫色的可见光C. 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D.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答案】A【解析】A、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射线,是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A 正确。B、紫外线是一种波长比紫色光短的不可见光,B 错误。C、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恒定的磁场,C 错误。D、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波是一种波,但不能说明是横波,D 错误。故选 A。【点睛】掌握电磁波谱中各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了解各种色光在生活中的应用4. 下列说
4、法中正确的是( )A. 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B. 卢瑟福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C. 原子核发生 衰变时,放射出的高速电子来源于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核外电子D. 铀( )经过 8 次 衰变和 6 次 衰变变成铅( )【答案】D【解析】A、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发射现象。故 A 错误。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于是他提出了原子枣糕模型,卢瑟福在用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 B 错误。- 3 -C、 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中子转变质子而放出的,故 C 错误。D、铀核( )衰变成铅核( ),电荷数为 10,质量数少 32,设经过 n 次 衰变, m 次 衰变,则有:4
5、n=32,2 n-m=10,解得 n=8, m=6,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电子、质子、中子的发现者,以及各种原子模型,认识衰变反应,知道各种射线的用途与作用。5. 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 跃迁到 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 656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从 跃迁到 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 656nmB. 用动能为 10.5eV 的入射电子碰撞激发,可使氢原子从 跃迁到 的能级C. 用波长为 656nm 的光照射,能使处在 能级的氢原子电离D. 一个处于 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 3 种谱线【答案】B【解析】A、从 n=3 跃迁到 n=2 的能级时,
6、辐射光的波长为 656nm,而当从 n=2 跃迁到 n=1 的能级时,辐射能量更多,则频率更高,由 知波长小于 656nm。故 A 错误。B、当从 n=1跃迁到 n=2 的能级,吸收的能量: ,而用入射电子碰撞转移能量可能会损失或部分转移,则 10.5eV10.2eV,可以使电子跃迁,故 B 正确;C、波长为 656nm 的光对应的能量为 ,而 n=2 能级的电子电离需要的电离能为,故光的能量不够电离,C 错误。D、一个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能跃迁,同一时刻只能出现在一个能级上,则逐级向下跃迁产生的谱线最多为 2 种,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知道能级间
7、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6. 如图所示表示 t=0 时刻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 4 -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 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两列水波的波速和波长都相同且分别为 1m/s 和 0.2m, C 点是 BE 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图示时刻再经过 0.65s 时,C 点经过的路程 130cmB. C 点和 D 点都保持静止不动C. 图示时刻 A、 B 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 10cmD. 随着时间的推移,E 质点将向 C 点移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C 点到达波峰【答案】A【解析】A、波的周期 ,从图示时刻起经 ,
8、B 是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 A=10cm, 则通过的路程为 ,故 A 正确。B、则 A、E 是波峰与波峰相遇,B 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C 是平衡位置相遇处,它们均属于振动加强区,振幅均为 10cm;而D 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属于振动减弱点,振幅为 0 而静止不动,故 B 错误。C、A 点在波峰相遇处离平衡位置 10cm,B 为波谷相遇处离平衡位置 10cm,故两点的高度差为 20cm,C 错误。D、再经过四分之一个周期,E 点在上下振动到平衡位置,C 点振动到达波峰,但质点并不会迁移,只是波形会移动,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注意此题是波动与振动的结合,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运动方向相
9、同时叠加属于加强,振幅为二者之和,振动方向相反时叠加属于减弱振幅为二者之差7. 如图所示,a、b 两种单色光沿不同方向射向玻璃三棱镜,经三棱镜折射后沿同一方向射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玻璃中,a 光传播速度较大B. 若 a 为绿光,则 b 可能为黄光- 5 -C.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a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小D. 在玻璃中,b 光波长较长【答案】A【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 b 光偏折程度较大,则 b 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 知 b 光的传播速度较小,故 A 正确。B、 b 光的折射率较大,但黄光的折射率小于绿光的折射率,故 B 错误。C、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由临界角公式 ,则 b
10、 光的临界角较小,故 C 错误。D、 a 光的折射率小于 b 光的折射率,说明 a 光的频率小于 b 光的频率,由 知, 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光的色散现象,对于色散研究得到的七种色光排列顺序、折射率大小等等要记牢,同时,要记住折射率与波长、频率、临界角的关系,这些都是考试的热点8. 如图 1 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圈两次分别以不同的转速,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图象如图 2 中曲线 , 所示,则( )A. 两次 时刻线圈平面均与磁场方向平行B. 曲线 、 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C. 曲线 表示的交变电动势频率为 50Hz
11、D. 曲线 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答案】B【解析】A、在 t=0 时刻瞬时电动势为零,则磁通量最大线圈平面均与磁场方向垂直,线圈一定处在中性面上,故 A 错误。B、由图可知, a 的周期为 410-2s; b 的周期为 610-2s,则由转速 可知,转速与周期成反比,故转速之比为 3:2,故 B 正确。C、曲线 a 的交变电流的频率 ,故 C 错误。D、曲线 a 和 b 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 3:2,曲线- 6 -a 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最大值是 15V,根据 得曲线 b 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最大值是 10V,而 ,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交流电描述的基础知识,要根据交流电图
12、象正确求解最大值、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速度等物理量9. 一个不稳定的原子核质量为 M,处于静止状态。放出一个质量为 m 的粒子后反冲。已知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 E0,则原子核反冲的动能为( )A. E0 B. C. D. 【答案】C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 原子核反冲的动能: 联立得: Ek= ,故 ABD 错误, C 正确。故选 C。10. 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2s 时的波形图,图(b)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 x=1.5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 是平衡位置为 x=2m 的质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波速为 0.5m/s B. 波的传播方向向左C. 当 t=7s 时,P 恰好回到平
13、衡位置 D. 02s 时间内,P 向 y 轴正方向运动【答案】D【解析】A、由图(a)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为 2m,由图(b)知周期为 4s,则波速为,故 A 正确;B、根据图(b)的振动图象可知,在 x=1.5m 处的质点在 t=2s- 7 -时振动方向向下,所以该波向左传播,故 B 正确。C、当 t=7s 时, , P 恰好回平衡位置,故 C 正确;D、由于该波向左传播,由图(a)可知 t=2s 时,质点 P 已经在波谷,所以可知 02s 时间内, P 向 y 轴负方向运动,故 D 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D。【点睛】熟练利用波形平移法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利用周期表示时间,求质点
14、的路程、注意时间和空间周期性的对应11. 如图,质量为 m 的人在质量为 M 的平板车上从左端走到右端,若不计平板车与地面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在车上行走时,车将向右运动B. 当人停止走动时,由于车的惯性大,车将继续后退C. 若人越慢地从车的左端走到右端,则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越大D. 不管人在车上行走的速度多大,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都相同【答案】D【解析】A、人与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人 +Mv 车 =0,故车的方向一定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反;故人与车的速度方向相反,人在车上向右行走时,车将向左运动,故 A 错误;B、因总动量为零,故人停止走动速度为零
15、时,车的速度也为零,故 B 错误;C、D、因人与车的运动时间相等,动量守恒,以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mx 人 -Mx 车 =0;故车与人的位移之比为: 不变;则车的位移与人的运动速度无关,不论人的速度多大,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都相等;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人船模型” ,要注意人船具有相反方向的运动,运动位移与速度大小无关12. 如图所示,半径为 r 且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的环形管道内,有一个电荷量为 e,质量为 m 的电子。此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B=B0+kt( k0)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磁场
16、将产生稳定的电场,该感应电场对电子将有沿圆环切线方向的作用力,使其得到加速。设 t=0 时刻电子的初速度大小为 v0,方向顺时针,从- 8 -此开始后运动一周后的磁感应强度为 B1,则此时电子的速度大小为 ( ) A. B. C. D. 【答案】B【解析】A、C、电子在管道中被加速,做变速圆周运动,沿半径方向有洛伦兹力和管壁的弹力一起提供向心力,因无法知道弹力大小,则用向心力公式无法求出电子的速度;故 A 错误,C 错误。B、D、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生电动势大小为 ,电场方向逆时针,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在转动一圈过程中对电子用动能定理: ,解得 ,故 B 正确, D 错误。故选 B。【点
17、睛】本题要能够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出感应电动势,这是一个难点,然后根据动能定理计算末速度13. 如图所示的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电阻为 R、半径为 L、圆心角为 90的扇形闭合导线框绕垂直于纸面的 O 轴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O 轴位于磁场边界) 。则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A. B. - 9 -C. D. 【答案】C【解析】半径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交流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得出的,线框转动周期为 T,而线框转动一周只有 的时间内有感应电流,则有: ,解得 ,故选 C。【点睛】本题就是考查电流有效值的计算,最好能画出一个周期内的电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春县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物理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