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 19 世纪前期 B. 20 世纪后期 C. 21 世纪前期 D. 21 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 2070 年属于公元前 21 世纪,70 年代属于晚期,故 C 正确;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2、.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分封制影响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专制王权强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本质上是宗法制观念浓厚的体现,故 B 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男女尊卑的问题,故 A 项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分封制,故 C 项错误;专制王权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需要掌握宗法制的内容、影响等知识.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 ,注意限定信息“实质” ,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3. “不行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 。这评价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 )
3、A. 颁布“推恩令” B. 平定“七国之乱”C. 实行郡国并行 D. 用察举制选官【答案】A4. 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并完善。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A. 决策 B. 审议 C. 执行 D. 司法【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负责执行,故 C 正确;A 是中书省职责;B 是门下省职责;D 属- 2 -于司法机构负责。5. 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 )A. 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 B. 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C. 源于唐朝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D. 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答案
4、】B【解析】唐朝时期盛行从军,北宋时期不主张从军,主要是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大批使用文官导致,故 B 正确;A 不符合变化的特点;科举制源于隋朝,故 C 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地方制度变化,不是中央宰相职权变化,故 D 错误。6.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图示为两汉至清朝) ,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军机处权力的扩大D.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从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体现的本质问题是皇权的加强即专制皇权不断加强,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央集权是不断加强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5、材料并未涉及内阁和军机处,所以选项 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7.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缓和了社会矛盾C. 打破了世袭特权 D.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3 -【答案】C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8. 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 给予自由民和
6、奴隶以公民权利 B.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 不对,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不可能给奴隶以公民权; C 不对,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 不对,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是罗马法在当时的影响,而不符合题干它对后世的影响。B 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古罗马法。点评:评价罗马法的作用 1.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2影响后世:(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2)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
7、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如: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诉讼原则、继承制度等) (3)近代时期,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的有力武器。9.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这批判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 B. 雅典的民主制C. 罗马的法律制度 D. 欧美的代议制度- 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制,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国家事
8、务的管理,容易造成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与题干中“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相符,故 B 项正确;ACD 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10. 西方学者评价 1832 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部分城市工人赢得选举权 B. 保障了妇女的权利与自由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答案】C【解析】受工业革命的推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要求参与政权经过 1832 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中心,推动了政治民主化,C 符合题意无产阶级和妇女还没有赢得选举权,排除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垄断
9、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排除 D。点睛:1832 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11.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 邦联制B. 两党制C. 总统制D. 共和制【答案】B【解析】漫画中反映的是驴党和大象党,是代表美国民主和共和的两党,故 B 正确;A 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初的政体形式;C 和 D 属于美国政治体制特点。12.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 英国权
10、利法案 B. 美国 1787 年宪法- 5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的一票共和,体现的是法国政治体制的斗争,所以“它”是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 1787 年宪法是共和制但没有君主制的阴影,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是君主立宪制,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法国的政治体制。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了近代的政体。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法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德国
11、也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和英国的有很大的不同。近代政体的确立都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此相关的近代西方国家确立政体的宪法也需要掌握。13. 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同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B. 国家元首掌握最高权力C.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君主权力来自法律规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是最高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已无实权,因此排除 AB 项。而德意志皇帝则有很大的实权,并非“统而不治” ,因此排除 C 项。而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君主权力源于宪法规定考点:
1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德意志帝国宪法14.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 行政权 B. 立法权 C. 司法权 D. 外交权【答案】B【解析】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 1787 年宪法、法国 1875 年宪法、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议会都掌握了国家的立法权,故选 B。【名师点睛】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资产阶级代议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议会这是最高立法机关,君主或总统(或首相)掌握行政权,最
13、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 6 -15. 孟德斯鸠说: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这一思想在美国 1787 年宪法中体现为( )A. 实行君主立宪 B. 确立三权分立 C. 实行地方分权 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 “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分别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美国 1787 年宪法中,这三个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享有,这是三权分立原则的体现,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主张,故选 B;A 不符合美国的史实,CD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ACD。16. 中英南京条约及
14、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是( )割香港岛 赔款 2100 万银元 协定关税 五口通商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开放通商口岸能够打破中国的“闭关锁国” ,打开中国市场;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倾销。凑个故选 C。考点:南京条约 。点评: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影 响割香港岛 中国领土完整被破坏赔款 2100 万银元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关税中英协定 中国开始丧失
15、关税自主权- 7 -17. 据统计,19 世纪 40 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 3 100 万元下降到 1 600 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 93 艘下降到 70 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闭关锁国状态未发生改变 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 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答案】B【解析】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南京条约开放了商口岸,即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闭关锁国状态发生了改变,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
16、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是辛丑条约 ,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18. 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 ;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 ,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 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B. 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 具有盲目的排外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得知,义和团运动对于外国及与外国相关的一切事物都持排斥态度,不分其作用是否积极,D 正确。义和团运动盲目排
17、外,不学习西方的先进事物,无法捍卫民族尊严,A 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统治,B 错误。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瓜分中国起到了一定的抵抗作用,但最终运动失败,没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D 错误。点睛:义和团运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但其盲目排外的特点成为了其最大的局限性之一。义和团运动不能分清西方侵略和西方先进事物之间的区别,在这一方面思想是落后的。19. 19 世纪 90 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 19 世纪 4060 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 8 -A. 割地的面积 B. 赔款的数额 C. 开放的口岸 D. 列强办厂的特权【答案】D
1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19 世纪 406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阶段,所签订的条约主要涉及输出商品的各种便利。反之,19 世纪9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资本输出是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必然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故选 D。ABC 项不是增加的内容,19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所签订的条约当中也有这些内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20.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B.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 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
19、、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D.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答案】C【解析】符合时代潮流指的是发展资本主义,C 出自资政新篇 ,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故 C 正确;A、B 和 D 均出自天朝田亩制度 ,不符合题意。21. 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 ”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A. 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 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以小农经
20、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 ,结合所学可知, 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故 C 项正确;A、B 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体现,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 D 项。【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 ,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方案的影响解答即可。22. 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9 -A. 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C.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 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答案】D【解析】 辛
21、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工具,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是马关条约 ,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是南京条约 ,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丑条约没有割地,所以就不存在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的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3. 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 推翻了封建帝制C. 增强了民族
22、民主意识 D. 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及意义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根据材料信息“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综上可知,C 项的表述最全面,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 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相关,排除;B 项本身属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但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D 项说法本身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排除。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及意义24. 下面是由上海商
23、务印书馆发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本封面图。该书( )A. 颁布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结束 B. 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意识C. 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制度灭亡 D. 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宪法【答案】B- 10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 1912 年 3 月,清政府于 1912 年 2 月 12 日结束统治,A 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自由平等、人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高了人们的参政议政意识,B 正确。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 1949 年才结束,C 错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宪法清朝末年的钦定宪法大纲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 错误。25. 辛亥革命“完成了
24、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 ,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 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清除了欧美列强的在华势力C. 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 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朝代国家指的是君主立宪制, “共和国家”指的是民主法治形式,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 D 正确;A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B 中清除说法绝对,排除;C 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大改造完成。26.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正义者同盟的建立 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共产党宜言的发表 D. 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春县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