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限时集训.doc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限时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限时集训.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4 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诸子百家同根同源B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C诸子百家相互融合D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A 据材料“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可知,作者认为诸子百家同根同源,故 A 项正确;材料“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
2、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并不能反映儒学与百家思想的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并没有反映出百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过于绝对,材料“先秦学术思想发展”不能代表古代所有时期的学术状况,故 D 项错误。2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 “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
3、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D “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中的“朋友有信”无法体现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故 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君主集权已成趋势,但先秦儒学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统治者用法家思想加强了集权,故 B 项错误;“到汉代, 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可见先秦的儒学没有构建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故 C 项错误;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再到汉代的“三纲”均把君臣父子关系作为必然的关系,即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故 D 项正确。3(2017临沂高
4、三模拟)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这表明儒家思想( )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 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 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B 根据题干信息,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 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遵守等级名2分,故 A 项错误;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故 B 项正确;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故 C 项错误;人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故D 项错误。4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 “心弗取不出” ,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 。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重视教化 B
5、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 D人性本善A 据材料“心弗取不出” “教使然”可知孟子重视教化,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性赖于心”不符,故 B 项错误;C 项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故 C 项错误;材料“天命为性,性赖于心”与人性善恶无关,故 D 项错误。5据庄子天下篇记载:“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B “天下大乱”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C这说明庄子主张思想大一统D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思想争鸣C 材料所述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天下大乱之时,圣贤
6、的学术主张不能彰显于世,道德的标准也不能求得划一,天下人大多凭借一孔之见就自以为是炫耀于人,譬如眼、耳、口、鼻,各有各的官能和作用,不可能相互交替通用,这反映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天下大乱”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庄子指出事物间存在差别,未主张思想大一统,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士阶层的兴起,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2017濮阳高三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7、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A 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 ,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 A 项正确;诸子学派虽都论证“治道” ,但政治诉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主张维护奴隶制,有的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 B 项错误;并非诸子学派都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儒家学派如孔子主张维护“周礼” ,维护奴隶制度,故 C 项错误;只有儒家学派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故 D 项错误。7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太一” “天地” “阴阳” “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
8、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3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能体现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的儒学均未确立儒学的独尊性,故 A 项错误;陆贾与叔孙通的儒学中融入了阴阳家的“天人感应”思想,贾谊的儒学则融入了道家思想,而后来董仲舒儒学正是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因而汉初儒学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提供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 C 项结论;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
9、儒学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思想,但无法体现开始融合,故 D 项错误。8(2017九江高三联考)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首倡(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B用“仁义” “王道”施政C法、术、势结合统治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是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没有维护皇权,故A 项错误;仁义、王道是荀子思想,但荀子没有维护皇权的主张,故 B 项错误;法、术、势结合是法家思想,故 C 项错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维护君主权威,体现儒学为皇权服务,
10、故 D 项正确。9(2017大连高三双基)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 ,而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这反映了董仲舒的( )A以刑辅德的思想 B “大一统”思想C三纲五常的思想 D君权神授的思想D 材料没有体现刑法的相关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统一的内容,故 B 项错误;三纲五常是指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规则,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从“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可知,材料强调君主的地位,故 D 项正确。10(2017潍坊高三模拟)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 ,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文化 成长 历程 11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科技 文艺 24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课后 限时 集训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84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