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doc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一政治成长历程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6 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考点 1 追梦与毁梦太平天国运动|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易误辨析 正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运动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动下激化的结果,所以说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二、经过1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建制:太平军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天京:1853 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为
2、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4全盛:18531856 年,太平军北伐与西征并举,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5转折:天京内讧(1)原因:领导者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发生内讧。(2)表现: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石达开遭猜忌出走,全军覆没。6后期斗争(1)重建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总理朝政。(2)稳定天国局势: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营,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3)天京陷落:1864 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三、纲领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年) 资政新篇(1859 年)背景 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衰落时期主要内容
3、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政治: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化:开设新式学堂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脱离实际,无法实现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形势,未能实行轻巧识记 太平天国运动2从中国近代化的视角看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 ,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4、 。史料二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到后期指导思想的转变,揭示了从初期的“毁儒”到后期“尊儒”的变化,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借助尊孔的方式维护政权。(2)史料二论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是“社会革命”的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然而”一词将史料分成了两层意思肯定和否定,肯定了农民阶级的革
5、命性,也说明了农民阶级具有鲜明的阶级局限性。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的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的方式维护政权。(2)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体现。提示 思想上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拜上帝教等迷信思想宣传组织群众。组织上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定都天京后就出现了天京变乱。(3)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
6、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3提示 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史论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
7、背。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17昆明第一中学月考)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该项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D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B 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故 B项正确,符合题意。平均分配社会产品不符合农民阶
8、级私有观念,因而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错误;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材料中体现的是分配产品的方案,故 C 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中分配土地的方案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2(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 。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 , “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 。他注意到美国“邦长” “五年一任” ,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 “
9、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 。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洪仁玕( ) 【导学号:02990032】4A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B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较为清楚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来振兴天国D主张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A “权归于一”反映出洪仁玕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正确;洪仁玕认为美国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并未体现联邦政府的权威,说明其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不够清楚,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洪仁玕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与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主张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故 D 项错误。
10、3(2017黄山高三质检)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并未提出自己社会改革方案B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C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D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C 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社会改革方案,故 A 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
11、争斗只是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主要叙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发展并无进步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并未产生新的经济和社会力量,故C 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太平天国的局限性,不是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故 D 项错误。4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C 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
12、们不可能找到出路”旨在强调纲领具有空想性的原因,故 A 项错误;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出路”表明时代的局限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故 C 项正确;阶级的局限性与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的时代局限不符,故 D 项错误。5考点 2 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丰碑辛亥革命|(对应学生用书第 48 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条件: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增强。(3)思想条件: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赋人
13、权、自由平等学说。(4)组织条件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905 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5)军事条件:中国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2爆发武昌起义(1)时机:四川保路运动。(2)主力:湖北新军。(3)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4)结果:占领武汉三镇,建立湖北军政府。(5)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3高潮(1)成立中华民国:1912 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维护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内
14、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4结局(1)1912 年 2 月,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2)1912 年 3 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5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
15、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6造了条件。社会风俗发生巨大改变,剪辫、不缠足运动发展迅速。(3)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易错提醒 辛亥革命的三个易错点(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2)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3)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
16、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也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民主丰碑辛亥革命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史料二 1912 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9 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
17、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史料三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史料解读(1)解读史料一主要围绕对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理解,抓住史料中“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来理解。史料一主要说明了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政权转移,实现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2)史料二反映了 1912 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变化。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以共和国为宗旨。7(3)史料三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两方面评价了辛亥革命。史料运用(1)根
18、据史料一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提示 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程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2)如何理解史料三中的观点?提示 “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意义;“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民众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即没有动摇和消除封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以上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政治 成长 历程 单元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太平天国 运动 辛亥革命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8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