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九江一中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黑藻的中心体可参与纺锤体的形成B. 醋酸杆菌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 蓝藻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可以是噬菌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蓝藻没有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醋酸杆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细胞中含有有
2、氧呼吸的酶系统。【详解】黑藻是高等植物,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A 错误;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B 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 错误;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在大肠杆菌内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和氨基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 正确。【点睛】易错选项 A,误认为黑藻是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中心体。2. 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作出了贡献,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B. 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的细胞并为之命名C.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 魏尔肖的著名
3、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虎克第一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将发现的“小室”命名为细胞,其实是死细- 2 -胞,主要是细胞壁部分;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修正。综上所述,B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科学事实的识记和理解。3.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脂肪、糖原、淀粉、纤维素等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B.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
4、质、磷脂,此外,还有少量糖类C. 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小D. 血钙过高引起抽搐,说明无机盐有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作用【答案】B【解析】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 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磷脂,此外,还有少量糖类,B 正确;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C错误;血钙过低引起抽搐,说明无机盐有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D 错误。 4.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可能是由 R 基
5、的不同引起的B. 甜味肽的分子式为 C13H16O5N2,则甜味肽可能是一种二肽C. 某二肽的化学式是 C8H14O5N2,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 基为-CH 3)和另一种氨基酸 X,则 X的化学式应该是 C5H7O3ND. n 个氨基酸共有 m 个羧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两条多肽链中羧基数为 m-n+2【答案】C【解析】酪氨酸和精氨酸的 R 基不同,导致其溶解性不同,A 正确;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甜味肽属于肽类,其分子(C 13H16O5N2)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可能是一种二肽,B 正确;丙氨酸
6、的化学式为 C3H7O2N1,C 3H7O2N氨基酸 XC 8H14O5N2H 2O,则 X 的化学式应该是 C5H9O4N,C 错误;n 个氨基酸共有 m 个羧基,则 R 基上的羧基数为 m-n,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两条多肽链中羧基数R 基上的羧基数肽链数m-n+2,D 正确。5.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3 -A. 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 S 的是酶B. 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 10 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 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D. 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答案】C【解
7、析】糖类的组成元素是 C、H、O,而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 S,故最可能含有 S 的是酶,A 正确;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图中的果糖、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在 611 月期间,葡萄糖含量变化不大,而 10月果糖含量最多,故该月的苹果样液砖红色最深,B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随着酶含量的不断增加,淀粉的含量不断减少,故图中的酶最可能是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催化下,大分子的淀粉发生水解,致使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 错误;图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均为糖类,其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D 正确。6.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 a 和
8、 b 表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决定B.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有关,与无关C. b 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D. 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答案】D【解析】- 4 -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是糖蛋白、是蛋白质、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外侧(细胞膜成分中的糖蛋白仅位于细胞膜外表面) 、是细胞膜内侧,a 是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b 是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离开细胞,可据此分析答题。分析图形可知,图中是磷脂双分子层,是蛋白质,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膜成分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A
9、 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均有关,B 错误;b 是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离开细胞,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时氧气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而不是离开细胞,C 错误;图中是糖蛋白,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D 正确。【点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比较: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定氢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几乎没有差异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 1
10、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线粒体基质中,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 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可见,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定氢离子浓度差是通过物质氧化分解实现的,A 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的功能不同,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存在较大差异,B 错误;分泌蛋白是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 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光反应- 5 -过程中的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化的过程,D 正确。8.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如图) ,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
11、中的 T 蛋白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分析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相符的是A. 观察线粒体时可用甲基绿染液进行染色B. 过程都需要 DNA 聚合酶参与C. M 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D. 据图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过程【答案】C【解析】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A 项错误;过程表示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催化,过程是将 RNA 运出细胞核,与 DNA 聚合酶无关,B 项错误;在 TOM 复合体的协助下,M 蛋白可通过线粒体外膜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说明 M 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C 项正确;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 T 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
12、最可能抑制了 M 蛋白与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的过程,D 项错误。【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原理、遗传信息的转录、有氧呼吸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各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据此并结合题意信息“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 T 蛋白明显增多” ,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9.氰化物进入细胞后,会妨碍线粒体的功能,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 O2,引起细胞窒息。在培养植物根尖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氰化物后,根尖细胞吸收 K+的速率随之降低(如图) 。- 6
1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正常组织细胞中利用 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 植物根尖细胞吸收 K+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 4 h 后根尖细胞因缺少能量供应不能吸收 K+D. 氰化物会影响 O2进入线粒体从而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 O2【答案】B【解析】在正常组织细胞中,O 2在线粒体内膜上与H结合生成 H2O,A 错误;线粒体功能受阻后由于供能不足,导致 K+吸收速率下降,说明细胞吸收 K+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 正确;4 h 后根尖细胞仍能吸收 K+,速率相对恒定,所需能量可来自无氧呼吸产生的 ATP,C 错误;氰化物会妨碍线粒体的功能,但不会影响 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线粒体,D 错误。10.以
14、测定的 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A. 光照相同时间,在 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 若将乙装置中 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 B 曲线C. 如果该植物原重 X kg,置于暗处 4h 后重(X -1) kg,然后光照 4h 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 3/4kgh -1D.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 30相等【答案】D- 7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虚线表示的是 CO2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实线表示的是呼吸消耗量。图乙装置可以用来测定光
15、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在 25时,CO 2吸收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 错误;将乙装置中 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只能测得无氧呼吸的释放的 CO2量,不能测出有氧呼吸释放的 CO2量,B 错误;该植物原重 X kg,置于暗处 4h 后重(X-1)kg,然后光照 4h 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 1kgh -1,C 错误;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0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 3.50(净合成量)+3.00(呼吸消耗量)=6.50mg/h,35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 3.00(净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0mg
16、/h,二者相同,D 正确。【点睛】本题难点选项 C。在计算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时,误认为光照下 4h 合成的有机物量=(X+2)-(X-1)=3kg.11.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P 点时,该器官的无氧呼吸强度最低B. O 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C. 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D. Q 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答案】C【解析】P 点时,CO 2释放量的相对值最低,说明细胞呼吸强度最低,A 错误;O 点时,O 2吸收量为零,
17、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产生 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错误;Q 点时,CO 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相等,但 O2的浓度大于 Q 点时,CO 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不等,说明该植物器官在呼吸过程中即消耗糖类,也消耗脂肪等物质,但 Q 点时不能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C 正确,D 错误。- 8 -12.下列细胞分裂图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每个染色体组是由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这些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不相同,据此可推知:图中分别含有 2 个、4 个、1 个、2 个和 1 个染色体组。综上分析,A、B、D 均错误,C 正确。13.图 1 为某
18、一果蝇(2n=8)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示意图,图 2 所示为该果蝇体内某一细胞分裂图像中部分染色体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AB 段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BC、FG 和 LM 段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相同B. 图 2 代表的细胞为极体,出现在图 1 的 EF 段,产生的子细胞全部异常C. 观察 100 个图 2 细胞所示时期的细胞,发现 5 个出现了图 2 所示情况,则异常细胞比例为 5%D. 图 1 中 AB、EF 和 IJ 段细胞含 DNA 分子数目相同【答案】D【解析】图 1 中 AB 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该阶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
19、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组数目减半的原因一定是细胞一分为二,A 项正确;图 1 是“某一果蝇”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图,只有雌性果蝇体内会同时出现减数分裂和受- 9 -精作用,所以该果蝇只能代表雌性果蝇。图 2 所示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加之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只能是极体,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全部异常,B 项正确;100 个极体正常分裂后会产生200 个正常的子细胞,有 5 个细胞异常分裂后会产生 10 个异常的子细胞,所以异常细胞的比例为(10200)100%5%,C 项正确;AB 段细胞中含有 16 个 DNA 分子,EF 段细胞中含有 8个 DNA 分子,IJ 段细胞中含有 16
20、个 DNA 分子,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数目变化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4.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 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A. 3:1 B. 5:3 C. 7:1 D. 13:3【答案】C【解析】假设红眼由 B 基因控制,b 基因控制白眼,因为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所以亲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是 XBXb,雄果蝇是 XBY,则子一代的红眼雌雄果蝇基因型
21、和比例分别是:1/2X BXB、1/2X BXb、X BY;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是 3/4XB、1/4X b、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种类和比例是 1/2XB、1/2 Y,产生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是71,故 C 项正确,A、B、D 项错误。15.对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物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不考虑变异) 。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状况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物与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物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
22、aBbCc:Aabbcc:aabbCc=1:1:1:1(不考虑变异) ,说明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物在- 10 -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基因型为 ABc、aBC、Abc、abC 的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进而推知 A和 c 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a 和 C 连锁,基因 A 和 a、B 和 b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 C 和 c、B 和 b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 A 符合条件,A 正确。B 图表示 A 和 b 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a 和 B 连锁,B 错误。C 图表示 A 和 C 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a 和 c 连锁,C 错误。D 图表示 B 和 c 连锁(位
23、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 和 C 连锁,D 错误。16.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 B、b 表示) ,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并伴有色盲的男孩,则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XBXb、X BY。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 XbXbY,则该男孩是由基因型为 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 Y 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 XbXb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 b 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
24、,即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着丝点分裂,所以 A 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不正常的分裂。故选:A。17.已知含一条 X 染色体的果蝇(XY,XO)为雄性,含两条 X 染色体的果蝇(XX,XXY)为雌性,含三条 X 染色体或无 X 染色体的果蝇胚胎致死。将白眼雌果蝇(X bXb)与红眼雄果蝇(X BY)杂交,后代中偶尔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母- 11 -本产生配子时两条杂色体未分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母本两条 X 染色体未分离不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B. 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XbXbY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九江市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生物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