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DBZ 29.7-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doc
《SZDBZ 29.7-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ZDBZ 29.7-2010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43.080 T 47 SZDB/Z 深 圳 市 标 准 化 指 导 性 技 术 文 件 SZDB/Z 29.7 2010 电动汽车充电 系统 技术规范 第 7 部分: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Part 7: Electric vehicle off-board charger coupler 2010- 05-18发布 2010- 06-01实施 深圳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nb
2、sp;SZDB/Z 29.7 2010 1 目 次 前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技术参数 . 4 5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 5 6 功能定义与结构尺寸 . 5 7 要求 . 9 8 试验方法 . 11 9 检验规则 . 1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充电模式 3 直流充电接口带载插拔保护原理 . 16 附 录 B (
3、规范性附录) 充电接口结构尺寸 . 17 SZDB/Z 29.7 2010 2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延伸供电服务价值链,指导和规范深圳市电 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特制定本 指导性技术文件 。 SZDB/Z 29-2010电动汽车 充电系统 技术规范分为九个部分 :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第 2 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第 3 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第 4 部分:车载充电机; 第 5 部分:交流充电桩;
4、 第 6 部分: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 第 7 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 第 8 部分: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第 9 部分:城市电动公共汽车充电站 。 本部分为 SZDB/Z 29-2010 的第 7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 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深圳市奥特迅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
5、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科陆电子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德林、蔡羽、文新民、陆象桢、徐涛、高声敢、余建国、黄志伟、李飞、余南华、蒋浩、王晓毛、孙卫明、柯丽、李涛、邓伟光、张建华、郭彬、邓先泉、傅毅、邵浙海、赵宇、刘金玉、吴志强、王凤仁、李志刚、徐跃飞、雷惠博。 SZDB/Z 29.7 2010 3 电动汽车 充电 系统 技术规范 第 7 部分: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 1 范围 SZDB/Z 29-2010的 本 部分 规定了电动汽车 非车载充电机 充电接口的定义、技术参数、充电模式、功能定义与结构尺寸、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部分包含两种充电接口,一种是乘用电动汽车用非车载充电机进行充电的接口,直流标称电压最大值 600 V;另一种是电动巴士或等同电动汽车用非车载充电机进行充电的接口,直流标称电压最大值为 750 V。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 4207-2003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
7、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 GB T 11918-2001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 T 18487.1-200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一般要求 GB T 18487.2-200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电动汽车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 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B 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QC T 413
8、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IEC 61851-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一般要求 SAE J 1772-200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连接 3 术语 和 定义 SZDB/Z 29.1-2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部分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SZDB/Z 29.1-2010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电动汽车 EV 主要为用于在街道和高速路 上使用而生产的、有电动机推进的车辆,电动机的驱动电流来源于可充电电池或其他易携带能量存储的设备。 3
9、.2 充电 Charge SZDB/Z 29.7 2010 4 首先把交流电的标准电压和频率转变成可调的电压 /电流水平,然后以受控的方式将能量传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中及传送到车载的电气设备中,这一过程所必需的功能被称为充电 。 3.3 防护等级 Protection Degree 按照 GB 4028定义,对带电部件的试指( IPXXB) 、试具( IPXXC)或试线( IPXXD) 接触所提供的防护程度 。 3.4 非车载充电机 Off-board Charger 与交 流电网前级电线相
10、连接的非车载的充电机,使用这种充电机时,电动汽车得到的 是直流电输入。 3.5 充电接口 Vehicle Coupler 连接活动电缆和电动汽车的设备,它由车辆连接器和 车辆 插孔两部分组成。 3.5.1 车辆连接器 Charging Connector 集成或连接在活动电缆上的接头 。 3.5.2 车辆插孔 Vehicle Inlet 车辆耦合器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 那 一部分。 4 技术参数 4.1 充电接口的标称值 4.1.1 一般要求 &n
11、bsp;充电接口的标称值应符合 GB/T 156确定的电气参数标称值。 4.1.2 额定工作电压 用于乘用车信号和控制用途的额定 工作电压为 12 V ; 用于电动巴士信号和控制用途的额定工作电压为 24 V ; 充电机额定工作电压为 600 V d.c.和 750 V d.c.。 4.1.3 额定工作电流 充电机额定工作电流为 300 A d.c.和 600 A d.c.。 4.2 标志 A 安 培 V  
12、; 伏 特 SZDB/Z 29.7 2010 5 Hz 赫 兹 或 a.c. 交流电 或 d.c. 直流电 L1、 L2、 L3 交流电源 N 中线 或 或 PE 保护
13、接地 DC+ 直流电源正或电池正极 DC- 直流电源负或电池负极 CP 控制确认 1 PP 控制确认 2 S+ 充电通信 CAN-H S-
14、 充电通信 CAN-L 充电通信 CAN屏蔽 A+ 低压辅助电源正(如: 12/24V+) A- 低压辅助电源负(如
15、: 12/24V-) IP XX(有关数字) IP代码 (GB 4208规定的防护等级) CM31 充电模式 3-1 CM32
16、 充电模式 3-2 5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充电模式应符合 GB/T 18487.1-2001中 6.1.3的要求,并根据额定功率分为表 1所述两类充电接口,即充电模式 3-1、充电模式 3-2。 表 1 不同充电模式供电设备额定值 充 电模式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使用场所 备注 3 3-1 600 V d.c. 300 A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 等 用非车载充电机与交流电网连接 3-2 750 V  
17、;d.c. 600 A 注: 二种充电模式都要求在供电装置一侧加装漏电流保护装置。 6 功能定义与结构尺寸 6.1 充电接口功能 本部分 规定 了 两种结构尺寸的充电接口: 为 充电模式 3-1 提供直流电的接口 , 额定工作电压不超过 600 V d.c.,额定工作电流不超过 300 A。 为 充电模式 3-2 提供直流电的接口, 额定工作电压不超过 750 V d.c.,额定工作电流不超过 600 A。 6.1.1 CM31 充电 接口功能 6.1.1.1 触点功能定义及布置方式 SZDB/
18、Z 29.7 2010 6 CM31充电接口 包含 8个功率或信号 触点 , 功能定义如表 2所示。交流充电接口插头和插座 各个触点的布置方式如图 1所示。 表 2 CM31 直流接口触点个数及功能 触点编号 /功能 功能定义 1-直流电源正( DC+) 连接直流电源正与电池正极 2-直流电源负( DC) 连接直流电源正与电池负极 3-保护接地( PE) 在供电设备地线和车辆底盘地线之间设置的触点。在充电接口连接和断开时,该触点相对于其他触点首先完成连接并最后完成断开。 4-
19、充 电通信 CAN-H ( S+) 非车载充电机 与电动汽车 相关控制系统进行 通信 5-充电通信 CAN-L ( S-) 非车载充电机 与电动汽车 相关控制系统进行 通信 6-CAN 屏 蔽 ( ) CAN 通信用屏蔽线 7-低压辅助电源 ( A+) 非车载充电机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辅助电源正 8-低压辅助电源 ( A-) 非车载充电机 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辅助电源负 图 1 CM31 充电接口插头和插座触点布置图 6.1.1.2 触点电气参
20、数额定值 CM31充电 接口触点的额定电压和 额定 电流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 3 CM31 直流接口触点电气 参数 额定值 触点标识 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DC+ 600 V d.c. 300 A DC 600 V d.c. 300 A PE S+ 2 A S 2 A 2 A A+ 12 V+ 20 A A- 12 V- 20 A 6.1.1.3 CM31 充电接口界面 SZDB/Z 29.7 2010 7 在充电
21、接口连接过程中,触点连接顺序为:保护接地 电源正与电源负 辅助电源正与辅助电源负 充电通信触点;在脱开的过程中,触点断开顺序为:充电通信触点 辅助电源正与辅助电源负 电源正与电源负 保护接地。直流充电接口界面见图 2。为保证安全,电动汽车与充电设备应有实现带载插拔保护 功能的 相关设计,见附录 A。 图 2 CM31 接口界面示意图 6.1.2 CM32 接口功能 6.1.2.1 触点布置方式及功能定义 CM32充电接口 包含 8个功率或信号 触点 , 功能定义如表 4所示。 各个触点的布置方式如图 3所示。 表 4 CM32 接口触
22、点个数及功能 触点编号 /功能 功能定义 1-直流电源正( +) 直流电源正 2-直流电源负( ) 直流电源负 3-保护接地( PE) 在供电设备地线和车辆底盘地线之间设置的触点。在充电接口连接和断开时,该触点相对于其他触点首先完成连接并最后完成断开。 4-充电通信 CAN-H 非车载充电机 与电动汽车 相关控 制系统进行 通信 5-充电通信 CAN-L 非车载充电机 与电动汽车 相关控制系统进行 通信 6-CAN 屏 蔽( ) CAN 通信用屏蔽线
23、 7-低压辅助电源 ( A+) 非车载充电机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辅助电源正 7-低压辅助电源 ( A-) 非车载充电机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辅助电源负 SZDB/Z 29.7 2010 8 图 3 CM32 接口充电插头和 充电插座布置图 6.1.2.2 触点电气 参数 额定值 CM32充电 接口触点的额定电压和 额定 电流应符合表 5的规定 。 表 5 CM32 接口触点电气 参数 额定值 触点标识 额定电压和电流 DC+ 750 V  
24、;d.c. 600 A DC 750 V d.c. 600 A PE S+ 2 A S 2 A 2 A A+ 24 V+ 20 A A 24 V 20 A 6.1.2.3 CM32 充电接口界面 在充电接口 连接 过程中,触点连接顺序为: 保护接地 电源正与电源负 辅助电源正与辅助电源负 充电通信触点;在脱开的过程中,触点断开顺序为:充电通信触点 辅助电源正与辅助电源负 电源正与电源负 保护接地。 直流充电接口界面见图 4。 为保证安全, 电动 汽车 与充电设备 应有实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ZDBZ 29.7 2010 电动汽车 充电 系统 技术规范 部分 车载 充电机 电气 接口 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