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十四中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吉林省白城十四中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城十四中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白城市第十四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为宋景公所灭 D郡县制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
2、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3. 红 楼 梦 第 五 十 三 回 “宁 国 府 除 夕 祭 宗 祠 , 荣 国 府 元 宵 开 夜 宴 ”中 , 记 载 了 贾 府 在 除 夕夜 隆 重 祭 祀 祖 先 的 活 动 。 这 种 祭 祀 活 动 要 追 根 溯 源 的 话 , 要 追 溯 到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4.“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所描述的时代应该是(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唐朝5.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
3、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6.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A B C D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世卿世禄制 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从中央到地方的
4、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 B C D8. 汉 书 刘辅传 记载: “中朝, 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 侍中、 常侍、 散骑、 诸吏为中朝 。 丞 相 以 下 至 六 百 石 为 外 朝 也 。 ”清 代 学 者 钱 大 昕 认 为 “大 将 军 权 兼 中 外 ,2又 置 前 后左右将军, 在内朝预闻政事, 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 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由此可见, 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9. 通 典 职 官 记 载 : ( 汉 武 帝 ) “令 诸 侯 十 月 献 酎 金 , 不 如 法 者 , 国 除 , 其 县 邑 皆
5、别 属 他郡 。 自 后 诸 侯 王 唯 得 衣 食 租 税 。 ”关 于 以 上 材 料 的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 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10.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 )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11.五代时期,有人喊出口号:“天子
6、宁有种乎?兵强马壮为之也。 ”赵氏深知,自叹不快乐,臣问何故,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由此可知赵氏的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中朝 C. 杯酒释兵权 D.设转运使12.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3.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 ,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
7、朝代?( )A秦朝 B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14. 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 。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1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16.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3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这说明( )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明朝内
8、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A B C D17.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18.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
9、阁制度19.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20.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但是,在史书中敢于直刺君主之过的史学家却被皇帝赞为良史;敢于蔑视权贵、不顾皇帝求情而刚正执法的官员却被皇帝赞为清官能吏;敢于据理力争、当面顶撞皇帝的监察官员却被皇帝誉为诤臣。皇帝之所以要赞誉他们这样的人,其根本目的是( )A. 显示自己胸怀宽阔、虚心纳谏 B表彰敢言敢为的清正官员、彰显正义C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 D. 表明君主赏识清正刚直的政府官员21.恩 格 斯 说 :
10、 “梭 伦 揭 开 了 一 系 列 所 谓 政 治 革 命 , 为 当 时 的 旧 体 制 注 入 了 私 有 财 产 这 一 全新 的 因 素 。 ”下 面 对 “梭 伦 揭 开 了 一 系 列 所 谓 政 治 革 命 ”这 句 话 的 理 解 正 确 的 是 ( )A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B正式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C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导致社会动乱不安22.“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白城 十四 2018 届高三 历史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