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测试(新版)粤教沪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测试(新版)粤教沪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测试(新版)粤教沪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单选题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下列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 夜空中的雷鸣 B. 静静挂在床头的吉他 C. 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 D. 正在挥舞的手臂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
2、铃声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B. C. D. 4.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 ) A. 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 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 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 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5.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 只有空气
3、能传播声音;C. 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6.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 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B.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 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
4、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 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 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 超声波具有能量C.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二、填空题10.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 100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 050s 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_,已知声速为 340m/s,则两峭壁垒森严间的距离为_m。 11.个旧二中期中考试的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
5、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产生的,是通过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12.某人看见闪电 2 秒后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距离约为_m 13.声音要靠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 2s 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 690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m/s 14.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选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_m/s 三、解答题15.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 16.频率越高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方向性越好,力量越强,现代声纳
6、技术就是利用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制成探测器声波探测器利用它的回波(声)可探测海中的冰山、鱼群、沉船的位置和海底的深度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纳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 米/秒,在考察时向水底发出声音 0.8 秒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17.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_(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_ 五、综合题18.某同学乘坐着汽艇遥对一座山崖,他向高崖鸣笛,历时 5s 听到汽笛的回声.求: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
7、 (2)若汽艇以 1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鸣笛时离山崖多远?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 C【 分析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
8、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2.【答案】B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A、夜空中的雷鸣是云层之间的放电现象,导致空气振动故 A 不符合题意B、静静挂在床头的吉他,没有振动也没声音故 B 符合题意C、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树叶在振动故 C 不符合题意D、正在挥舞的手臂在振动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3.【答案】D 【解析】【 分析 】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
9、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解答】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产生声音故选 D【 点评 】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答案】B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21 我们 怎样 听见 声音 同步 测试 新版 粤教沪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