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1中国的气候专项突破课件.ppt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1中国的气候专项突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1中国的气候专项突破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第二十一讲 中国的气候,提示:温带大陆性 高寒 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秦岭淮河 亚热带季风,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气温分布特点 (1)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自南向北逐渐_。 (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_,南北温差小。 2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降低,高温,热带,雷州,海南,亚热带,华北,山东,辽东,黄土,塔里木,中温带,内蒙古,准噶尔,寒温带,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1降水的时空分布(1)空间分布,夏秋,夏季风,2干湿地区的划分 (1)依据:_与_的对比关系。 (2)分界线:如下图a_年等降水量线、b_年等降水量线、c_年等降水量线。,
2、降水量,蒸发量,800 mm,400 mm,200 mm,(3)具体划分(如图),湿润,秦岭淮河,半湿润,东北平原,华北,半干旱,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高原,三、我国的气候特征 1特征之一季风气候显著 (1)主要表现 气温:冬季寒冷,夏季炎热,_大。,气温年较差,不均匀,年际,(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_b_c_d_e_。,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2特征之二雨热同期 (1)主要表现:除高原、高山外,_期与_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2)成因: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 夏季,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3特征之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表现:我国有多种多
3、样的温度带和_ 。 (2)成因:我国南北跨_大,东西_不同, _复杂多样。,高温,多雨,干湿地区,纬度,距海远近,地形,(3)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热带季风,云南,雷州半岛,台湾,亚热带季风,秦岭淮河,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青藏高原,四、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1寒潮:发生在每年的_、_和_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只有_、_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2台风:发生在每年的_季节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_。 3旱涝灾害: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秋末,冬季,初春,西藏,云贵,夏秋,东南沿海,【思维点击】 1新疆为何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说法? 答案: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属温带大
4、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大,所以有此说法。 2如何区别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答案: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显著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由此可见,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区别主要在于受夏季风的影响是否显著。我国受夏季风的影响不显著的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大部分区域明显地受到冬季风的影响。,3为什么台湾和海南岛受寒潮的影响非常小? 答案:寒潮是由冬季风造成的,台湾和海南岛受其影响小的原因主要有:台湾和海南岛距冬季风的源地远,冬季风到达时势力已非常弱;它们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冬季风沿途受高大地形阻挡,势力大大减弱。,1.气温分布特点及
5、其成因,2.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天山长城一线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2)温度带的分布及对作物的影响,【知识拓展】 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我国北方地区房屋多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有火炕、地炉、火墙,有利于取暖保温。 我国南方地区房屋高大宽敞,墙体较薄,利于通风透气散热。,典例解读1,(1)图示区域是我国( )
6、 A最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 B温带落叶阔叶林面积最广地区 C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D河川径流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 (2)图中等温线的正确判断是( ) A甲、丙两地相对高度可能超过5 000米 B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甲地温度是10 T甲20 D甲地为山地,乙地为盆地,【解析】 (1)1月份0 等温线为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秦岭淮河附近,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小麦主要在我国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区,A错;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B错;图示区域为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最贫乏,C错;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7、,D对。故选D。(2)读图可知,图中甲地气温在10 20 之间外围等温线数值为相邻等温线中数值较大的,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C对;甲地气温在10 20 之间,丙地气温在10 0 之间或者10 20 之间,相对高度最多为5 000米,A错;甲地气温高于10 ,乙地气温可能低于甲地,B错;甲为盆地,乙地可能为盆地或者山地,D错。故选C。 【答案】 (1)D (2)C,考点精练 根据夏季平均气温,划分中国不同类型的避暑区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3题。,1甲类型与乙类型避暑区形成的共同因素是(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阴天多 D白昼短 解析:结合甲、乙两类型避暑区的具体分布可知,其均位于海拔较高
8、的地方。 答案:B 2避暑时最应携带防晒物品的避暑区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戊 解析:甲类型避暑区多位于高原,丁类型避暑区多位于西北内陆,夏季光照强度大,最应携带防晒物品。 答案:C,39月份平均气温比其他地区略高的避暑区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解析:戊类型避暑区位于沿海地区,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速度慢,因而9月份气温比其他地区略高。 答案:D,1.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强弱有很大关系。正常年份,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暖气团势力逐步增强,夏季风开始登陆我国的南方,与仍影响我国大陆的冷气团交锋,形成锋面,我国的
9、雨季开始。 5月中旬6月中旬(约5月10日6月10日):雨带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南岭以南),如图示a位置,华南地区进入雨季,珠江流域进入汛期。 6月中旬7月中旬(约6月10日7月10日):雨带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淮南、南岭北),如图示b位置,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长江水系进入汛期。 7月中旬至8月份:雨带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如图示c、d位置,华北、东北依次进入雨季,黄河水系、松花江水系进入汛期。 9月份:冬季风增强,夏季风迅速南撤。 10月份:夏季风撤离我国大陆,雨季结束。,3北方春旱,江南梅雨、伏旱的形成 (1)春旱: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又值农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区域 21 中国 气候 专项 突破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