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4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召开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上来。 (3)经济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实行 的伟大决策。,1978,现代化建设,实事求是,改革开放,3.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始了中国以 为中心、从僵化半僵
2、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开辟了建设 的新道路。 (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混易错,“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消除 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左”倾错误并未完全消除。,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 (2)措施:实行 。 (3)过程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 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
3、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 1980年9月,“包产到户”“ ”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4)意义:是农村 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小岗,经济体制,2.城市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 (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 。 (3)内容 中心环节:增强 。 管理体制:实行 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4)结果 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 责任制。 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
4、革也迅速推进。,国有企业,企业活力,政企,承包经营,易混易错,(1),(2),图解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背景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背景: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 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设立:1980年,在广东的 、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 的“试验田”。,福建
5、,深圳,经济体制改革,(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时间:1984年5月,开放 、秦皇岛、天津、烟台、 、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 开发区。 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1985年起,在 、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 地区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大连,青岛,经济技术,长江三角洲,上海浦东,3.对外开放格局 (1)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
6、特点: 、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维点拨,多层次,改革开放,图解识记,经济特区的“特殊性” (1)特殊的优惠政策: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2)特殊的管理权限: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特殊的经济结构: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公社实行
7、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 史料二 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史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史料解读 史料一说明吃饭问题是农村改革的直接原因,人民公社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是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因。 史料二说明在经营方式上实行了家庭承包经
8、营,在分配方式上实现了按劳分配。 史料三说明农村改革使农业走向商品生产,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提示 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提示,(2)据史料一、二,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方面的变化。,提示 变化:经营方式上,从公社集中计划经营到家庭承包经营;分配方式上,从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到按劳分配的转变。,提示,(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9、,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提示,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史料解读 饼状图表明从1978年到2002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比重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比重上升。,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探索 伟大 历史性 转折 课件 人民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4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