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冀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冀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3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童心。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经典名作,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教学中结合鲁迅童年生活,导入对课文的分析,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从课文本身出发,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考虑,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即可。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特点。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童年是人生的美好时光,带给我
2、们无穷的回味,你能描绘一下你给你记忆深刻的童年时期情景吗?(学生描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点评)其实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用他的笔也为我们描绘了一段他的童年时光,今天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看看鲁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经历。二、整体感知:1回顾作者、作品,字词:(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学生说出上册学习风筝一文时对鲁迅的了解。背景资料: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
3、寻出一点闲静来” ,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 ,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鲁迅先生 6 岁入私塾,12 岁进三味书屋读书。教他的老师是寿镜吾先生,寿老师自 20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再参加乡试,决定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长达 60 年之久。鲁迅对寿镜吾老师很尊敬,他在南京读书、东京留学的时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老师。2“早”字故事。鲁迅的书桌右角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亲手刻的。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
4、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2注音桑葚( shn )斑蝥 (mo ) 臃(yng )肿 秕 (b )谷 倜 (t)傥 人迹 罕(hn )至 人声鼎 (dng )沸 菜畦(q) 确凿(zo)解释:确凿:非常确实。渊博:(学识)深而且广。3你通过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得到了哪些信息?示例:文章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或回忆。“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 “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4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记叙了什么事情?作者怎样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联系起来的?示例:全文叙
5、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九节“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百草园、三味书屋)之间的过渡段,承上启下。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鲁迅的童年生活,下一节课我们将走进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三味书屋,领略其中的乐趣。作业:进一步朗读课文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导入:作者在百草园生活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进行描写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作者说百里草园是“我的乐园”?示例:因为那里有许多好玩的:有趣的动植物;神奇传说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2作者写景非常精彩,表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百草 园到三味 书屋 教案 冀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