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三章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和布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三章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和布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三章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和布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章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和布局一、交通线区位分析的技巧 1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分析思路(1)宏观选线方面。考虑工程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方便快捷、少占
2、耕地(架高桥) 、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具体分析】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与城市关系的微观区位:多从城市的边缘通过,以维护城市的环境为目的,减轻城区的压力。港口的微观区位。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水深、背风、避浪的海湾,与陆上其他交通干线联系方便的地方。航空港的微观区位。地势较高;坡度适当、排水通畅;地质地基稳定;距城市距离较远(地价、烟雾、干扰);有快速干道与之相连。气候低云雾、少暴雨、小风速、能见度高;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地形开阔、平坦。汽车站的微观区位。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线或其他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3)线的评价
3、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从自然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 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二、交通运输点区位分析 2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等,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虽然交通运输点类型不同,但是它们的建设都受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如下表所示: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自然因素受地理位置、河道或海岸条件、陆域及水域条件等影响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
4、开阔平坦,位置适中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港口建设越有利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布局在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运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飞;坡度适当,以利于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有利于飞机逆风起降;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较大,应与城市有一
5、定的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连接【知识拓展】交通运输点(港口)区位选择的一般分析角度(1)主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自然条件看,要考虑地形、水文等;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要考虑经济腹地、城市依托等。(2)从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入手:陆域条件包括陆地上的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等;水域条件则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等。具体答题模板: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陆域条件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航道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水域条件 避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复习 人文地理 第三 交通运输 线路 选择 布局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