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讲练结合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讲练结合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讲练结合学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十五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识记基础梳理1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2)分类按自我再生性质 按自然属性 关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时间 主要能源 煤炭利用程度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18世纪中期以前 木柴、水力 很低煤炭时期 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 煤炭煤炭对世界工业
2、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 石油煤炭优势地位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传 统 阶 段 转 换 过 渡 期 多 样 化 利 用 阶 段 化 石 能 源 为 主 石 油 、 天 然 气 、 煤 炭 为 主 可 再 生 能 源 为 主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地形、气候、水文等工业社 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2会阶段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的便利程度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
3、降后天性资源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理解要点突破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重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自然资源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合理利用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就国家而言,
4、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3多北少 丰富,大洋洲最少土地资源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森林资源东北、西南、东南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矿产资源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
5、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矿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测试)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据此完成13题。1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 )A变质岩 B沉积岩C侵入岩
6、 D喷出岩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可完全替代石油B可燃冰开发成本低C页岩气属于可再生资源D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3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1B 2.D 3.C 第1题,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沉积岩,B正确。第2题,可燃冰可部分替代石油;可燃冰主要蕴藏在4深海,开发成本高;页岩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页岩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清洁能源,D正确。第3题,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四个区域中,青藏高原有多年冻土,可能有可燃冰。故选C。 考向2 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
7、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读图完成45题。4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A飓风频繁登陆 B季风环流显著C盛行西风强盛 D极地东风强劲5与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A风力资源匮乏 B土地资源短缺C劳动力资源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4C 5.D 第4题,据图,丹麦位于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C项正确。高纬度飓风影响小,故A项错误;欧洲无季风,故B项错误;极地东风在高纬度,故D项错误。第5题,我国西北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A项错误;西北地广人稀,B项错误;劳动力不是影响风能开发的区位因素,C项错误;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科
8、技水平比欧洲低,故D项正确。(2018山西45校联考)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正日益被广泛开发利用。下图为某自动追光式太阳能发电场(41N,155E)景观及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读图完成67题。6景观图中太阳能电池板( )A正午时板面朝南 B冬春季节发电量最大C阴天时不工作 D发电量受太阳活动影响大7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原理图中,水平转轴的作用是( )A保持太阳能电池板的稳定B调整太阳能电池板在一天中的朝向5C便于工作人员维修D减轻支架的压力6A 7.B 第6题,太阳能发电量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太阳辐射。图示地区冬春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较短,发
9、电量不是最大,故B项错误;太阳能电池板有太阳辐射时就会发电,阴天相对发电量少,但不会不工作,C项错误;太阳活动对太阳能发电影响不大;该地区位于41N,故选A。第7题,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较多太阳辐射需要具备的条件:板面朝向太阳。板面与太阳光线尽量垂直。水平转轴主要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使其始终面对太阳,故选B。 考向3 水资源问题及对策(2018华中师大附中测试)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朗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据此完成89题。8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10、 )A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B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C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D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9吉尔格朗河成为伊犁河谷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是( )A水质较好、运输便利B水量丰富,产冰量大C水流缓慢,透明度高D河道较浅,易于开采8B 9.A 第8题,根据材料,寒冬采冰储藏待到来年夏季售卖使用,因此,冰是用于夏季对付酷热的,选项中,用于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最合适。第9题,根据材料,冰要运到市场售卖,吉尔格朗河位于伊犁河流上游且紧邻交通要道,水质较好,运输便利,选A。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
11、了多条入海河道。(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解析 第(1)题,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受季风不稳定性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多发。图示中海河流域西部多山,处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高,水流速度快,少雨季节径流量小,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流域内东部是平原,地势低平,水流较缓,排水不畅,加之各支流在天津附近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故应在下游开挖人工河道,
12、用于排水泄洪。第(2)题,流域内水资源贫乏,从农业生产来说,应减少对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减少农作物本身对水的需求,即耐旱节水;二是改进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保障,也是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答案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
13、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考点二|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应学生用书第90页)识记基础梳理1自然灾害概述7(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成因类型: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4)三大危害Error!盲 区 扫 描 判断某个事件是否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该事件必须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二是致灾因素必须属于自然过程。2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 雨 涝 灾 害长 期 大 雨或 暴 雨 洼 地 积 水 不 能 及 时
14、排 除 洪 涝 灾 害二者关系:二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洪涝灾害。(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原因:气候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地貌 流域地貌特征水文 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自然植被 植被分布人为 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盲 区 扫 描 1 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南涝。2 分析某流域洪涝灾害特点主要包括:开始早晚、持续时间、来势、洪峰次数、水位高低等。理解要点突破1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1)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
15、0%。(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8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3)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被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4)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2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1)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十五 自然资源 人类 活动 自然灾害 危害 结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