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0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1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0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1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0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1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应考能力提升人民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1 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考纲卷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考情分析全国卷2014新经济政策;2013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斯大林模式 全国卷 2017史料使用与鉴别;2016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成就;2015斯大林模式;2013斯大林模式全国卷 2017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全国卷20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课标全国卷试题,核心素养立意的态势日趋明显,考查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历史理解,关注于历史价值观的考查。命题主要集中在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两大知识点上,全国卷每年都变化角度,反复命题,2017 年更是考查
2、赫鲁晓夫改革。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属于长效热点,价值观的引领以及热点的渗透两种考查方式在备考时更应加以重视(2016高考全国卷)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成就。【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由
3、“1928 年” “四年以后”可推知是 1932 年,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历史解释 1932 年处于危机中的“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 ,2说明美国关注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为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将目光进一步投向苏联【解析】 A 项,经济危机对苏联没有破坏,排除;B 项符合题意,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注;C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 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要求,排除。【答案】 B(2014高考全国卷)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
4、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苏联工业化初期的建设。【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时空观念 由“1928 年”可知处于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过渡时期,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历史解释“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说明苏联工业化初期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的技术优势,与新经济政策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相吻合【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反映了苏
5、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 A、B 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排除 C 项;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措施类似,故 D 项正确。【答案】 D练真题1(2017高考全国卷)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解析:选 D。材料信息“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
6、回忆录在不同年代被多次修改,体现了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 项正确。材料中回忆录被多次修改说明回忆录作为史料不能完全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且作者在记述自己事迹时也会出现文过饰非的情况,A 项错误;回忆录被多次修改,其可信度未必比其他研究著作高,B 项错误;版本新旧与否与接近历史真相无必然关系,C 项错误。2(2017高考全国卷)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3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
7、道路解析:选 A。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是分配制度不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城乡的社会状况,排除 C;D 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就是要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正确。3(2015高考全国卷)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选 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
8、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 1930 年、1931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 项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 项错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献,D 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4(2013高考全国卷)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
9、0 年增加了 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选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1952 年。材料指出“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意在说明斯大林模式彻底地解决了苏联的粮食问题。A、C 两项与斯大林模式下农业长期落后的真实状况不符,排除;加快工业化是由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的,B 项错误。5(2013高考全国卷)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1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选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1931 年”这一时间信息,理解斯大林说这段话的含义,结合当时苏联国内外形势思考作答。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的话体现了他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故选 B 项。46(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
11、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选 B。通过题干派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可以判断是 19181921 年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A 项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以前。C 项在 1927 年以后。D 项是在 1941 年。B 项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当时新生的苏维埃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练模拟1(2018郴州高三质检)1920
12、年,苏俄 1 卢布的价值相当于 1918 年 1 卢布的1/188,相当于 1913 年的 1/1 300。这从侧面反映出(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 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 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解析:选 B。材料只是反映了货币贬值问题,不能体现阶级矛盾尖锐,故 A 项错误;材料“相当于 1918 年 1 卢布的 1/188,相当于 1913 年的 1/1 300”,体现了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属于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故 B 项正确;材料“苏俄 1 卢布的价值” ,反映了卢布尚存在一定价值,故 C 项错误;西方国家的封锁属于外因,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为自身经
13、济问题,故 D 项错误。 2(2018烟台高三检测)“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到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馆、商店、餐馆、夜总会、妓院、医院、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该现象最有可能盛行于( )A赫鲁晓夫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斯大林工业化初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选 D。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商品贸易、自由市场及私人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私人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3(2018绵阳高三诊断)1928 年,布哈林认为: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无论如
14、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这反映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精神 B没有得到人民普遍支持C存在违背经济规律现象 D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制约解析:选 C。苏联的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联人民对工业化的态度,故 B 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是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即过度投资工业,而忽视了民生的改善,存在违背经济规律5现象,故 C 项正确;苏联的工业化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不是受其制约,故 D 项错误。4(2018怀化高三期末)经济学家吴敬琏这样评价苏联某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没有实质性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15、。不仅如此,还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加剧了地方割据,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而使经济出现混乱。他评价了( )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选 B。抓住材料“还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加剧了地方割据,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而使经济出现混乱”分析,这与赫鲁晓夫改革时在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有关,故 B 项正确。(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检)苏俄领导人在总结_的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1020 世纪 世界 经济体制 创新 调整 21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教训 应考 能力 提升 人民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