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8051-2002 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程序及表.pdf
《GB T 8051-2002 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程序及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8051-2002 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程序及表.pdf(4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3-120-30A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8051-2002代替GB/T 8051-1987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程序及表Sequential sampling procedures and tablesfor inspection by attributes(ISO 8422,1991,Sequential sampling plansfor inspection by attributes,NEQ)2002一06门3发布2003一01一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GB/r 8051-2002目次前言1233. 13. 245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
2、术语、定义与符号。2术语和定义。2符号2计数序贯抽样方案的基本原理.3抽样方案的选择35. 1序贯、一次、二次与多次抽样方案的选择35.1.1序贯抽样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二二”二35.1.2注意 35.1.3样本量的截尾352关于批量的要求35. 3具体抽样方案的选择一二二”二45. 3. 1与GB/T 2828(ISO 2859-1)匹配的方案45. 3. 2满足两点要求的方案45. 4检验前的预操作45.4. 1获得参数hp.h。和B。45. 4. 2累积样本量截尾值的确定。二二二“55. 4.2. 1标准程序。、,、55.4.2. 2小批量的截尾55.4. 3实施方法的选择55. 4. 3.
3、 1数值法 55. 4. 3. 2作图法66序贯抽样方案的实施二“”76. 1抽样方案的确定76. 2抽取样本76. 3累积和7:.:.不合格品百分数检验”“76. 46. 4. 16.4. 26. 56.5.16. 5. 26. 6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检验二“8接收的判定8数值法8作图法8OC曲线和平均样本量”9OC曲线9平均样本量9近似的有效性9lGB/r 8051-2002附录A(规范性附录)对应于GB/T 2828(ISO 2859-1)抽样方案的序贯抽样方案15A.1引言15A.2与GB/T 28280S0 2859-1)之间的联系15A.3一次、二次、多次及序贯抽样方案的选择15A
4、.4抽样方案的获得。15A.5可接收性的确定15A.6转移规则15A.7 OC曲线和平均样本量。.15A-7.1 OC曲线,。15A. 7.2平均样本量16附录B(规范性附录)序贯抽样方案参数的确定。34B.1引言34B. 2由使用者确定的值34B. 3不合格品百分数检验二二二二34B. 4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检验二34B. 5数字精确度要求。34附录C(规范性附录)抽检特性曲线和平均样本量的计算36C.1引言444。36C.2 OC曲线的近似36C. 2. 1关键质量水平处的近似二二二二“36C. 2.2一般质量水平处的近似“二“36C.2.3当a=月时的特殊情况,37C. 3平均样本量的近
5、似38C. 3. 1关键质量水平处的平均样本量38C. 3. 2一般质量水平处的平均样本量,。38对十生严万风险a=0. 05,便用万风险召一0.10的抽样万案的抽检特性曲线5示例3的序贯抽样方案的检查记录单。6示例4的序贯抽样方案的验收图。二二7示例5数据的检查记录单8IC八凸连图图图图GB/T 8051-2002前言本标准与国际标准ISO 8422,1991(E)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技术内容与ISO 8422:1991一致,编排格式按我国标准作了调整。本标准是对GB/T 8051-1987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程序及表的修订,本标准代替GB/T 8051-19870本标准与GB/T 805
6、1-1987相比,重大技术内容的变化主要有:按照GB/T 1. 1要求重新起草了标准文本。采用ISO 8422-1991的方案检索方式和抽样方案表。取消原方案的参数h,增设参数hn.hR,相应的判定数与原标准有明显不同。按新的方案参数重新绘制截尾序贯抽样检验作图法的图示。本次修订对一些名词术语和操作程序做了必要的改动。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军械工程学院、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兵器标准化研究所、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玉柱、曹世民、刘文、马毅林、朱慧明、常志成
7、等。本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GB/T 8051-2002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程序及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离散个体的计数序贯抽样检验方案与程序。本标准主体中的方案由生产方风险点与使用方风险点为索引。作为对于GB/T 2828(ISO 2859-1)抽样方案系统的补充,在附录A中规定了以可接受质量水平(AQI)为索引的计数序贯抽样检验方案与程序。本标准的目的是提供对检验结果的序贯评定程序,使用此程序可通过拒收劣质批给生产方带来的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促使生产方提供具有高概率接收质量的批。同时,给接收劣质批的概率规定一个上限,使得使用方也受到保护。本标准指定的抽样方案,可用于但不限于以下不同的检验场合,例
8、如:最终产品;部件和原材料;操作;一一在制品;库存物资;一一维修操作;一数据或记录;管理程序本标准的抽样方案可用于不合格程度用不合格品率(或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来表示的情况。抽样检验方案基于不合格品为随机发生并统计独立的假设。也许有确实的理由怀疑样品的某个不合格是由于可能同时导致其它不合格的条件引起,如果这样的话,更好的方法是考虑这个样品是合格品还是不合格品,而忽略多重不合格的情况附录A中的方案主要适用于检验同一条生产线上的连续系列批,本标准主体中的方案也可以用来检验孤立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
9、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82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按接收质量界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dt ISO2859-1)GB/T 3358.1-1993统计学术语第1部分一般统计术语GB/T 3358. 2-1993统计学术语第2部分统计质量控制术语1)正在修订过程中(是对GB/T 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的修订),等同采用ISO 2859-1:1999GB/T 8051
10、-20023术语、定义与符号I,术语和定义GB/T 3358. 1,GB/T 3358.2,GB/T 2828,1SO 2859-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累积和cumulative count对批执行序贯抽样检验时,从检验开始直到检验最后一个单位产品,在检验期间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的总数3.1.2累积样本iR cumulative sample size对批执行序贯抽样检验时,从检验开始直到检验最后一个单位产品,在检验期间所有被检单位产品的总数。3.1.3序贯抽样检验接收值acceptance value for sequential sampling由抽样方案
11、参数和累积样本量得到的值,批是否被接收取决于比较累积和与接收数的大小。注:在计数序贯抽样检验中,接收值是整数并被称作接收数,后一个术语被本标准所采用3.1.4序贯抽样检验拒收值rejection value for sequential sampling由抽样方案参数和累积样本量得到的值,批是否被拒收取决于比较累积和与拒收数的大小。注:在计数序贯抽样检验中,拒收值是整数并被称作拒收数,后一个术语被本标准所采用I2符号下面是本标准所使用的符号:A。对应于一次抽样方案的接收数A序贯抽样方案的接收数A,对应于累积样本量截尾值的接收数CRQ使用方的风险质量水平(以不合格品百分数表示)D累积和8用来决定
12、接收数和拒收数的累积样本量的系数(接收和拒收线的斜率)h,用来决定接收数的常数(接收线的截距为一hA)hR用来决定拒收数的常数(拒收线的截距为ha)n。对应于一次抽样方案的样本量n.、平均样本量n,m累积样本量n,累积样本量的截尾值P批或过程的质量水平(不合格品率或每单位产品不合格数)注将P转变为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须乘以loo.P*生产方风险质量水平。当P=P、时、P,=1-P。使用方风险质量水平。当P=P,时,P,=RP。接收概率PRQ生产方风险质量水平(以不合格品百分数表示)R序贯抽样方案的拒收数R,对应于累积样本量截尾值的拒收数a生产方风险GB/T 8051-2002
13、使用方风险在通常质量水平下用于近似计算抽检特性函数值的索引参数计数序贯抽样方案的基本原理在计数序贯抽样检验中,随机抽取单位产品并依次检验,累积和用来记录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在对每个单位产品检验后,累积和用于在该检验阶段是否有充足的信息来评定该批的可接收性。若在该检验阶段,累积和表明接收某不满意质量水平的批的风险(使用方风险)足够小,则接收该批,并且抽样检验中止反之,若累积和表明拒收某满意质量水平的批的风险(生产方风险)足够小,则拒收该批,并且抽样检验中止若累积和表明不能作出上述决定,则继续抽取另一单位产品进行检验,直到有充足的信息能够对批作出接收或是拒收的决定为止。5抽样方案的选择5.1
14、序贯、一次、二次与多次抽样方案的选择5.1.1序贯抽样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对于给定的批质量水平,平均样本量就是按抽样方案作出接收或拒收决定时每批平均要检验的样品数。与二次、多次抽样方案一样,使用序贯抽样方案可以使得比与其具有相同抽检特性曲线的一次抽样方案具有更小的平均样本量。而且,使用序贯抽样方案,比使用二次、多次抽样方案平均样本量更小。对于优质批,二次抽样方案平均样本量的节省最大可达37 o,而序贯抽样方案平均样本量的节省可以达到或超过50%。附录C给出了确定平均样本量近似值的方法。另外,对于某特定批,当采用二次、多次或序贯抽样方案时,其实际检验的样品数量可能超过相应的一次抽样方案的样本量。对于
15、二次、多次抽样方案,规定了其实际检验样品数的上限。而序贯抽样方案,通常没有这样的一个限制.检验样品的数量可能会超过对应的一次抽样方案的样本量,甚至超过批量。对于本标准中的序贯抽样方案,引人截尾规则来限制可能的检验样品数量。当采用序贯抽样方案时,由于不能预先得知最终样本量因此对于样本的选取和实施检验操作都可能遇到现实困难还有一个更大的缺点是:与一次抽样方案相比,当执行序贯抽样方案时.更容易被实施检验者所误判仅当检验费用昂贵时,通过对序贯抽样方案具有较小样本量的优点及较难组织实施的缺点的权衡,选择采用序贯抽样方案是适宜的。5门.2注意选择二次或多次、还是序贯抽样方案的工作,应该在开始检验之前完成在
16、抽检过程中,如果随意改变接收准则,将可能导致抽检特性变差.因此本标准不允许在检验期间转换抽样力案的类型。5.1.3样本量的截尾尽管序贯抽样方案比相应的一次抽样方案在平均意义上更为经济,但对于某特定批的检验,可能会出现因累积和在接收数和拒收数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情况,因而直到非常晚的时候才能作出接收或拒收的判定。对于作图法,它对应于步进曲线在不定域内的随机发展。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批质量水平与x接近的时候。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在抽样开始之前应设置最大的累积样本量。.(称为累积样本量的截尾值),当累积样本量达到二.时便可中止检验。对批的接收与否由抽样开始前所确定的规则决定,生产方和使用方的风险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8051 2002 计数 抽样 检验 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