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规范训练.doc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规范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规范训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1-31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 ”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 B推行中外朝制度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解析】 材料“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即地方政治制度问题。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刺史是西汉时设立的地方监察机构,故 A 项错误;中外朝制度是西汉时期的中央机构,故 B 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设立的郡县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地方行政制度,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世袭制和察举制是
2、古代选官制度,故 D 项错误。【答案】 C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 )A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解析】 材料反映了刺史可以举报不守法的国王,使其受到相应惩罚,这表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B 项正确;刺史制度主要监察地方官员和封国官吏,不只是针对王国势力,A 项表述绝对化;汉武帝设置刺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C 项表述片面化;D 项“趋于完善”之说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B。【答案】 B23(20
3、18山东滨州调研)北宋建立之后, “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 。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 。这说明宋代( )A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 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C使军事权集中于皇帝 D加强对地方全面控制【解析】 根据材料“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数送往京师” “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 ”可以得出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故 A 项正确;削弱地方的财政权,这只是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故 B 项错误;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把地方的财政权
4、收归中央,故 C 项错误;宋代削弱了地方的财政权,加强对地方财政权的控制,而不是全面控制,故 D 项错误。【答案】 A4(2018江苏苏州调研)“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只有中央临制
5、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说明权力过度集中于中央,使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推进,故 B 项正确。【答案】 B5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 ,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解析】 三公九卿体现了政府大臣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与材料中“微臣与大臣”的关系不符,故A 项错误;汉朝的“中朝”是汉武帝时期用一些亲信侍从
6、(如尚书等)组成的决策机构,而汉代的三公九卿则成为外朝即执行机构,故 B 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下,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故 C 项错误;宋代的枢密院是二府三司的组成部分,负责军事,其长官枢密使为政府大臣,故 D 项错误。3【答案】 B6(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唐初,不仅将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而且还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的制度。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建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决策失误 D平衡了中央权力【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设立政事堂,三省长官共同协商政务,既可收集思广益之效,又可提高行政效率,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
7、的加强,B 项错误;政事堂的设置可以弥补帝皇才干之不足,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避免,C 项错误;中央权力包括皇权和中央各部的权力,皇权至高无上,D 项错误。故选 A。【答案】 A7(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唐制,凡属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而后方可颁行生效。后来唐朝有的皇帝违反这一制度时,只得将其发诏敕的封袋改为斜封,所书“敕”字,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政事堂研究,虽没有“中书门下之印” ,亦请下面马虎承认之。这一规定( )A三省议政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唐朝丞相独揽行政大权C标志着唐朝建立二府三司制度D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113 至元 演变 课时 规范 训练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