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4.2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灾害的分类、特征及危害。2.以我国的洪涝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一、认识洪水和洪灾1自然灾害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 常见灾种Error!3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4洪灾: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形成洪灾。5自然灾害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思考1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自然界异常变化是自然灾害吗?答案 不是。只有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2灾害强度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一定
2、越大吗?答案 不一定。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和灾害强度呈正相关。但对某次灾害来说,分析其造成的损失时,不但要考虑其强度,还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密度大小、抗灾及救灾的能力等因素。二、洪灾的形成原因1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2洪水的成因(1)自然原因Error!2(2)与流域汇水速度、河道排水速度有关。(3)人为原因Error!3洪水致灾的影响因素:洪水发生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及经济发达程度。三、洪灾的防治措施1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2采取防灾减灾措施(1)工程措施措施 功效兴建水库,退耕还湖 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 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 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3、 降低洪水水位(2)非工程措施Error!探究点 洪灾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原因。答案 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降水多的地区容易雨涝。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雨涝。2图中 A 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 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导致该地区泄洪不畅,成为多涝区。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修建水库和蓄洪区。3春夏季节,给
4、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的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_季风和_季风。季风气候对我国的气象灾害有什么影响?答案 东南 西南 季风气候具有不稳定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使得我国旱涝灾害频繁。4图中 B 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答案 B 地形区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1影响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具体分析如下: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
5、水位高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自然原因流域状况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4支流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河道 河道弯曲河谷 纵向坡度小水系状况入海口 入海口狭窄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人为原因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原因4、 5 月份 华南地区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暴雨时常
6、发生6、 7 月份 江淮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江淮梅雨华北、东北地区 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7、 8 月份西南地区 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8、 9 月份 东南沿海 受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2)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3洪灾的防治措施项目 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并及时预报,对于防御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有巨大作用防洪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
7、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5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防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读下列图表,回答 12 题。省级行政区 19531975 年暴雨次数黑、吉、辽 2527 次晋 27 次豫 24 次湘、鄂 2728 次粤、桂 5164 次1我国洪水灾害
8、比较集中的地区是( )A季风区 B亚热带C第二级阶梯 D内流区2由图表知( )A暴雨发生频率与洪水灾害分布在鄂、粤、晋等省一致B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粤、桂,是台风造成的C洪水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和暴雨关系都很密切6D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加大是洪灾发生的重要原因答案 1.A 2.C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知,洪水灾害集中分布在第三级阶梯的季风区。第 2 题,洪水灾害与暴雨发生频率不一致的是晋,粤、桂暴雨的形成主要与雨季长及台风影响有关,图表中没有体现出人为因素。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 ,完成 12 题。1图中符号“” “”所代表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强风 干旱 地震
9、洪水A B C D2为减轻上述两种灾害的损失,下列工程措施适宜的是( )营建防风林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建设护坡工程A B C D答案 1.B 2.B解析 第 1 题,干旱、洪水等气象灾害,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出现的频率高,带来的损失最严重。图中符号“” “”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损失较大,故选 B 项。第 2 题,修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能有效减轻洪水的威胁;跨流域调水能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可有效减轻干旱带来的损失。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在等高线图中,山谷线又叫集水线。分水岭是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也叫分水线),回答 35 题。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7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
10、,一定形成集水线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岭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4下列哪种情况下,流域的汇水速度较快( )A地面坡度较小 B土壤含水率较低C植被覆盖率较高 D土壤含水率较高5下列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D植被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答案 3.D 4.D 5.C解析 第 3 题,等高线弯曲最大处可能为集水线也可能是分水岭,判断时要根据等高线变化的方向来确定;河流上、中、下游地势不同,因而流域边界不一定与某一条等高线重合。第4 题,流域的汇水速度与
11、流域的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因素有关。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则流域的汇水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第 5 题,地面坡度越小,河道排水速度就越慢。6读“我国某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河段降水资料图” ,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图中河段的水系特征。(2)请根据该河段降水资料图分析该地气候对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影响。8(3)洪涝灾害是该河段突出的自然灾害。简要分析 D 处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该河段洪涝灾害?(4)如果用工程措施治理该河流的洪涝灾害,该工程应当建在 A、B、C、D 中的哪个地点?原因是什么?答案 (1)干流流向自西向东;支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地理 第四 单元 关系 资源 环境 42 自然灾害 人类 洪灾 例学案鲁教版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