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放映影片和图片资料,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3.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知识点一
2、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_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做出了实行_的决策。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以_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知识点二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2(2)措施:实行_承
3、包责任制。(3)过程1978 年 12 月,安徽省凤阳县_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1980 年 9 月, “包产到户” 、 “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3)内容中心环节:增强_。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4)结果到 1987 年,全国
4、有 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知识点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背景:197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设立:1980 年,在广东的_、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_为经济特区。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_”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时间:1984 年 5 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3措施
5、: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 1985 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1990 年 4 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对外开放格局(1)格局: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_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图示巧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易错防范】 “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消
6、除1976 年粉碎“四人帮” , “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 ,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左”倾错误并未完全消除。【图示巧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易错防范】 理清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要求;土改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使用权。【图示巧记】 对外开放【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2.(1)实事求是 (3)改革开放 3
7、.(2)经济建设知识点二1.(2)家庭联产 (3)小岗 2.(3)企业活力知识点三2.(1)深圳 海南岛 试验田3.(1)沿海经济开放区主题 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史料探究1.农村经济改革史料 (1976 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平凡的世界思考 孙少安痛苦的主要原因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了“孙少安式的重压”?答案 根源: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化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8、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2.城市经济改革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5思考 图片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史论形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
9、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主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史料探究1.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史料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注:“人家封锁我们”指
10、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政策。思考 史料反映了我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答案 变化:从闭关锁国到主动对外开放。原因: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的教训;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2.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史料一 1978 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6难题,中央要让广东“先行一步” 。注:“偷渡外逃”指七十年代末广东群众偷渡外逃到港澳问题。思考 (1)史料中习仲勋提出的“先行一步”的政策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答案 政策:设立经济特区。意义: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史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
11、对外开放顺应了国际的发展潮流和适应了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思考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答案 开放上海浦东,积极加入世贸组织,制定“走出去”战略。史论形成 新时期我国经济特区特殊性(1)经济结构:特区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外商投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2)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优惠政策: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4
12、)管理权限: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管理办法。课堂小结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71.(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
13、党的指导思想回到正确轨道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各个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开端。 ”该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解析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答案为 A。答案 A2.(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村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因为国家( )A.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C.
1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 C 项。答案 C3.(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1985 年 1 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 34 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解析 材料“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体现了下放权力。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15、,故 C 项正确。答案 C4.(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8解析 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国的南海边”可以直接选出答案为 A 项。答案 A5.(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19791985 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创办经济特区 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发开
16、放上海浦东地区A. B. C. D.解析 创办经济特区是在 1980 年,正确;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 1984 年,故正确;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 1985 年,正确;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是在 1990 年,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答案 A6.(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B.天津等 14 个沿海城市的开放C.浦东的开发和开放D.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解析 本题抓住限定词:20 世纪 90 年代,1990 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浦东开发成为 20 世纪 9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探索 课时 伟大 历史性 转折 人民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