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1.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2.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设计有关市场经济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2.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解决历史问题。知识点一 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国际: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_,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
2、点还是_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_才是硬道理。(3)意义: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召开(1)时间: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召开。(2)内容: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_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知识点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年)(1)内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
3、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2)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中共十五大(1997 年)(1)内容确立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_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_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_和认识深化。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易错防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不是
4、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2)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审批配置资源和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为主,甚至有时以长官意志配置资源。(3)二者显著的区别是:资源配置方式由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图示巧记】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图示巧记】 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3【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2)生产力 市场 发展 2.(2)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知识点二2.(1)邓小平理论 控制力 非公有制 (2)思想解放主题 “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史料探究1.“南方谈话”的内容史料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多
5、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思考 史料表明邓小平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答案 计划经济体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2.中共十四大的伟大决策史料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意味着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即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提出过的全新课题,是前无古人的创举。纪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 20 周年思考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有何显著特点?4答案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
6、济相结合。史论形成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化(1)第一次(建国初至 1956 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2)第二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3)第三次(中共十四大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拓展延伸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2)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在改革过程中使人们尽快看见改革的经济成果,获得改革的利益,这样,改革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才能不断深化。主题 社会主义市场
7、经济体制的确立史料探究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 年发行到 1993 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 1984 年 11 月 18 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图一 上海市粮票图二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思考 (1)两幅图片分别体现怎样的经济体制?二者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 图一代表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图二体现的是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前者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以市场配置资源。(2)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答案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199
8、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5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1997 年,中共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新思想。史论形成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1.原因(1)计划经济体制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3)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迫切需要改革。2.特点(1)所有制结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2)宏观调控: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积极作用。(3)分配制度:以按劳分
9、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课堂小结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1.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2.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又进一步深化。1.20 世纪 90 年代初,不少人认为许多改革是“私有制潜行” ,对外开放是发展资本主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用理论创新给出了针对性的回答,其核心内容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提出判断姓“资”和
10、姓“社”的标准C.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判断姓“资”和姓“社”的标准,其核心是阐述了社会主义6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分别在 1982 年的十二大和 1987 年的十三大,故C、D 项错误。答案 A2.(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上述决议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
11、八大解析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选B。答案 B3.(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解析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故A 项错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故 B 项错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 项正确;我国新中国成立初
12、期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故 D 项错误。答案 C4.(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会议应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解析 1997 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题选 D 项。答案 D75.(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
13、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 ”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解析 注意图片的时间“19922012 年” ,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故选 D。其他各项时间都不符。答案 D6.(2018四川德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以下是国务院从 1992 年起颁布和实施的部分新政策。这表明,我国政府着力( )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开放范围C.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构建经济法律体系答案 A7.(2016福建学业水平测
14、试)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8材料二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1)将材料一中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_(历史事件)_(历史意义)(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出是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历史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第
15、(2)问,从“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推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影响可从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第(3)问,从材料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 (1)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或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 、 “包干到户”)。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9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观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探索 课时 走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阶段 人民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