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 资源ID:1126612       资源大小:3.32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1、1课时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1.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2.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设计有关市场经济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2.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解决历史问题。知识点一 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国际: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_,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

    2、点还是_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_才是硬道理。(3)意义: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召开(1)时间: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召开。(2)内容: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_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知识点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年)(1)内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

    3、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2)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中共十五大(1997 年)(1)内容确立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_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_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_和认识深化。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易错防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不是

    4、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2)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审批配置资源和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为主,甚至有时以长官意志配置资源。(3)二者显著的区别是:资源配置方式由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图示巧记】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图示巧记】 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3【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2)生产力 市场 发展 2.(2)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知识点二2.(1)邓小平理论 控制力 非公有制 (2)思想解放主题 “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史料探究1.“南方谈话”的内容史料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多

    5、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思考 史料表明邓小平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答案 计划经济体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2.中共十四大的伟大决策史料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意味着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即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提出过的全新课题,是前无古人的创举。纪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 20 周年思考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有何显著特点?4答案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

    6、济相结合。史论形成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化(1)第一次(建国初至 1956 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2)第二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3)第三次(中共十四大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拓展延伸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2)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在改革过程中使人们尽快看见改革的经济成果,获得改革的利益,这样,改革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才能不断深化。主题 社会主义市场

    7、经济体制的确立史料探究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 年发行到 1993 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 1984 年 11 月 18 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图一 上海市粮票图二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思考 (1)两幅图片分别体现怎样的经济体制?二者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 图一代表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图二体现的是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前者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以市场配置资源。(2)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答案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199

    8、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5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1997 年,中共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新思想。史论形成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1.原因(1)计划经济体制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3)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迫切需要改革。2.特点(1)所有制结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2)宏观调控: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积极作用。(3)分配制度:以按劳分

    9、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课堂小结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1.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2.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又进一步深化。1.20 世纪 90 年代初,不少人认为许多改革是“私有制潜行” ,对外开放是发展资本主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用理论创新给出了针对性的回答,其核心内容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提出判断姓“资”和

    10、姓“社”的标准C.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判断姓“资”和姓“社”的标准,其核心是阐述了社会主义6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分别在 1982 年的十二大和 1987 年的十三大,故C、D 项错误。答案 A2.(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上述决议相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

    11、八大解析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选B。答案 B3.(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解析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故A 项错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故 B 项错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 项正确;我国新中国成立初

    12、期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故 D 项错误。答案 C4.(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会议应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解析 1997 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题选 D 项。答案 D75.(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

    13、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 ”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解析 注意图片的时间“19922012 年” ,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故选 D。其他各项时间都不符。答案 D6.(2018四川德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以下是国务院从 1992 年起颁布和实施的部分新政策。这表明,我国政府着力( )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开放范围C.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构建经济法律体系答案 A7.(2016福建学业水平测

    14、试)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8材料二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1)将材料一中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_(历史事件)_(历史意义)(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出是社会主义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历史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第

    15、(2)问,从“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推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影响可从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第(3)问,从材料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 (1)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或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 、 “包干到户”)。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9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观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思考】1.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教材第 57 页)提示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的召开。2.为什么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趋向具体化?(教材第 57 页)提示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

    17、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此后,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3.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 “新”在何处?(教材第 57 页)提示 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强调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改变了以前在社会主义阶段只有公有制一种经济结构的判断,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不再是一种固定的新

    18、模式,而主要是体现在控制力上,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之处。【自我测评】(教材第 58 页)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提示 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强调了 6 个主要观点:(1)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3)关于判断事物的标准。三个“是否有利于”:10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19、本质区别。(5)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关于发展问题。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讲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提示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重大意义;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十四大提出的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1997 年党的十五大对所有

    20、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做出了决策。【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 58 页)结合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说明邓小平的讲话被称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的原因。提示 邓小平这两篇讲话,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精髓,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引导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因此,它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重要起点。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

    21、话,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国际国内形势转换的重大关头的一次重要谈话。它对于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课时作业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说明(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C.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11D.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

    22、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解析 本题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主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目标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结合题干材料分析,A、D 两项的表述错误。B 项没有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故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2.(2018潍坊高一检测)1993 年以来,我国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如公司法 商业银行法 经济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 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密集颁布。与此紧密相关的是( )A.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

    23、施解析 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 1984 年,故 A 项错误;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司法 商业银行法 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 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密集颁布,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故 B 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2001 年,故 C 项错误;“依法治国”的方略是1997 年提出的,故 D 项错误。答案 B3.(2017张家口检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作出该决定的会议( )A.标志着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C.

    24、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D.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析 1984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不符,故 A 项错误;1997 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导思想,而之前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故 B 项错误;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材料中“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相符,故 C 项正确;1987 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材料中“市场12经济的必然要

    25、求”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C4.(2017连云港检测)从下图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我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C.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是在 1984 年,营业执照颁发的时间是 1980 年,故 A 项错误;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颁布说明国家承认个体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 B 项正确;国家承认个体经济,并没有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 C 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 1992 年的中共十四大,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B5.(2015浙江学

    26、业水平测试)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 )A.第一编 改道与转型(19491956)B.第二编 受挫与调整(19571978)C.第三编 改革与发展(19781991)13D.第四编 辉煌岁月(19922000)解析 根据材料中选编的内容, “南方吹来春天的风”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为是 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以及第十九章关于市场经济等信息,选择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6.(2017廊坊检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

    27、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报告重点强调了( )A.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B.计划经济的重要性C.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解析 根据材料“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得出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故 A 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不能得出计划经济的重要性,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故 C 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作用是宏观调控而不是控制,故 D 项错误。答案 A7.(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

    28、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 77.6% 22.4%1997 25.5% 38.1% 17.9% 18.5%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 A 项与国民经济成分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C 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不是原因,故 C 项错误;D 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D 项正确。答案 D8.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14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

    29、界经济增长的奇迹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解析 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用品直接相关,由抢购到任意挑选,反映了人们生活用品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C 项正确。A、B、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 年 2 月 24 日)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

    30、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南方谈话(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2)材料二中的“春天”的内涵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 1992 年南方谈话的重大影响。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从技术的引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问,从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可以得知这里“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的春天。第(3)问,从材料中就可看出是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15答案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答培养人才,获得知识;扩大对外影响即可)(2)内涵:改革开放。(3)进一步破除了阻碍改革开放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发展,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