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7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课件苏教版.ppt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7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课件苏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7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课件苏教版.pptx(1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27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KAO GANG YAO QIU,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B)。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B)。 3.人脑的高级功能(A)。,考点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01,考点二 反射和反射弧,02,考点三 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和人脑的高级功能,03,NEI RONG SUO YIN,内容索引,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后,由状态转变为 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答案,知识梳理,传导形式: ,也称神经冲动。
2、,感受外界刺激,相对静止,显著活跃,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传导过程,传导特点: ,即图中abc。,答案,K+外流,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Na+内流 内正外负,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答案,相反,相同,突触间隙,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答案,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神经 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突触类型 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答案,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答案,(3
3、)传导特点 单向传导: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 或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 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 上。 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导要经过电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胞体 树突,突触小泡,突触后膜,化学信号,兴奋或抑制,小贴士,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1.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判断 (1)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 (2)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3)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4)刺激神经纤维中部,
4、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5)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 (6)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常考基础诊断,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答案,2.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判断 (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 (2)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 (3)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5)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
5、触处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 (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据图分析:,教材热点拓展,JIAO CAI RE DIAN TUO ZHAN,(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信号,变大,答案,(2)图1中共有 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
6、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 (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导方向是 (用字母、箭头表示)。,3,延长,内正外负,AB,答案,1.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原理分析,重点剖析,2.突触与突触小体 (1)结构上不同: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涉及两个神经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两个神经元。 (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神经递质的性质
7、及作用 (1)化学成分: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丁酸、甘氨酸、乙酰胆碱等多种成分。 (2)功能分类: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前者可导致Na内流,使突触后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实现由“内负外正内正外负”的转化,后者则可导致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3)神经递质作用后的两个去向:一是回收再利用,即通过突触前膜转运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储存于囊泡再利用;另一途径是酶解,被相应的酶分解失活。,命题点一 兴奋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018扬州高考模拟)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Na、
8、K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正离子的流动 B.ab段Na通道开放,bc段钠离子通道关闭 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 mV D.cd段K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命题探究,答案,解析,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a点之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有K外流,A项错误; 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此时都是Na通道开放,B项错误; c点时神经纤维处于动作电位,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所以其膜内电位大于0 mV,C项错误; cd段K通过K通道蛋白排出细胞,是协助扩散,不
9、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A.乙图,E液K浓度更低 B.乙图,E液Na、K浓度都更高 C.丙图,E液Na浓度更低 D.丁图,E液K浓度更高,2.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答案,解析,解析 乙图的动作电位比甲图高,可能是E液Na浓度较高、内流较多引起的,而静息电位不变,说明E液K浓度与组织液相等,A、B项错误; 丙图受到刺激后电位没有变成正电位,没有产生
10、动作电位,说明Na内流的很少,即E液Na浓度更低,C项正确; 丁图的静息电位比甲图高, 故E液K浓度更低,D项错误。,生命观念,Na、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1)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K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 K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2)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Na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 Na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命题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分析 3.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答案,解析,解析 图中兴奋部位是a;正电荷移动
11、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因此兴奋传导的方向为ac、ab。,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B.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C.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为动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B正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12、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有可能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D正确; 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A正确; 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造成的,C错误。,命题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过程的分析 5.(2018苏州质量测评)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的结构类似)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 B.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变化 C.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Na、Cl同时内流 D.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答案,解析,解析 Ac
13、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储存,A项错误; 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B项错误; Ach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C项错误; 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故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D项正确。,6.屈肌反射是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如缩手反射。如图表示人体屈肌反射的部分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多选 是(多选) 注:()表示促进、()表示
14、抑制,a、b、c表示结构, 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A.兴奋由a传至b时,b处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 B.神经递质在c处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C.c处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化学成分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 D.当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能引起屈肌与伸肌同时收缩与舒张,答案,解析,解析 b处兴奋时,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A项正确; 神经递质在突触处通过胞吐释放,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B项正确; c处为突触间隙的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Na、K的改变将影响兴奋的传递,C项正确; 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通过中间神经元作用于伸肌运动神经元,耗时较长,屈肌的
15、收缩与伸肌的舒张不同时发生,D项错误。,影响神经冲动传导因素的判断方法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 (1)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 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科学思维,(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原因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考点二,反射和反射弧,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填出下图中所示结构名
16、称,知识梳理,树突,胞体,答案,轴突,(2)比较树突和轴突,答案,多 短,少 长,2.反射与反射弧,答案,神经系统,传入神经,非条件,规律性,效应器,3.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答案,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只有感觉 无效应,只有感觉 无效应,(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 (2)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 (3)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4)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5)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
17、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 ) (6)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7)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答案,常考基础诊断,CHANG KAO JI CHU ZHEN DUAN,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教材热点拓展,JIAO CAI RE DIAN TUO ZHAN,(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
18、骼肌, (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答案,不属于,不能,(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一处(骨骼肌或传出神经或d)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答案,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电位,表明受损。 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_ 受损。 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 受损。,传出神经,骨骼肌,d,答案,解析,命题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的结构分析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
19、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命题探究,解析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 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 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 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反射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2.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
20、,下列结论错误的是,答案,解析,A.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 B.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b、c、d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 C.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 D.图中表示当受到刺激而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解析 图示反射弧的结构中,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为感受器和效应器,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受到刺激而损伤时,兴奋仍能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体产生感觉,A、D项正确; 由图可知,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C项正确; 图中a、d都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轴突相连,可以接收到从神经元传出的信号;而c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的胞体相连,不能接收到从该神经元传出的信号,因为信号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
21、梢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B项错误。,(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科学思维,(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命题点二 与反射弧功能有关的实验分析 3.(2018徐州一中期末)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22、 A.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不属于反射 B.刺激处,可在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C.剪断处,敲击处,小腿不能抬起 D.处的神经元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答案,解析,解析 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属于膝跳反射,A项错误; 处为传出神经,处为传入神经,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刺激处,不能在处检测到电位变化,B项错误; 剪断处,反射弧被破坏,敲击处,小腿不能抬起,C项正确; 处为脊髓,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D项错误。,4.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
23、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答案,解析,解析 蛙脑已经损毁,故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脊髓,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解析 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自变量为是否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由此导致实验结果不同,这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皮肤内,(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生物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第八 单元 个体 稳态 27 人体 生命 活动 神经 调节 课件 苏教版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