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新余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新余市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西周国力强大B. 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C. 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D. 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权力尚未集中,中央王朝对地方控制能力不足所以才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故 C 项正确;A 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2、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只是对材料的重复而不是解释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是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西周时期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而必然要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等制度。2.下图是描绘集市场景的东汉画像砖拓片。对该拓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政府对“市”管理严格B. “市”的交易时间不限- 2 -C.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D. 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显著【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北市门和南市门说明交易必须在指定的地方进行,故选 A;材料看不出时间与市的关系,排除 B;材料看不出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排除 C;南北朝时期才出现
3、草市,排除 D。3.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A. 吏治渐趋清廉化B. 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 官员日趋专业化D. 中央集权显著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隋唐时期中书门下由过去管理事务到专门管理政务性工作,说明封建社会的官员官职逐渐专业化,C 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官职转变,并不能说明官吏清廉化,A 错误;材料论述官员职责变化,没有说明部门之间的联系,B 错误;材料中是加强君主权力,不是中央集权显著,
4、D 错误。4.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 “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 。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A. 主张改造理学B. 重书本轻实践C. 注重道统权威D. 强调学术创新【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圣人之道、圣人之道等的重要性,这是在注重、维护道的统权威,但是材料并未- 3 -涉及改造理学、重书本轻实践的信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的继承而非学术创新,所以本题只有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
5、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5.从嘉庆六年(1801 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 年) ,广州的关税达 185 万两白银。从嘉庆五年(1800 年)到道光九年(1829 年) ,全国每年出口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 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中国棉布、丝绸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来看,说明当时中国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故答案为 A 项。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 B
6、 项;C 项“完全超越”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且材料中的现象与此无关,排除 D 项。6.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甲午战争前夕全国棉布消费总量占比;洋布占 13.5%,加上国产机制布亦不过只占 14.15%;而农村土布则占 8235%,其中自给布占42.04%,商品布占 40.31%。这表明A. 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B.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 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 ,但经过 30 多年,到甲午战争前夕“农村土布则
7、占 82.35%,其中自给布占 42.04%”,可见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的信息,而是强调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A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材料不符,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洋- 4 -布和土布的比较,且与洋布相比, “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优势”不符合史实,D 项错误。7.1912 年 9 月 30 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宜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 ”这一规定A. 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
8、胜利B. 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C. 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D. 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可知符合革命派的诉求,由材料“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可知是北洋集团的胜利,同时体现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的思想主张,故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C 项正确。A项属于片面反映材料,该总统令既体现北洋集团的意志,也符合革命派的诉求,排除。根据材料“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得出北洋集团的胜利,与革命派的诉求不符,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 B。材料中并没有明确体现湖北派的意志,而是强调该规定各
9、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排除 D。8.下表为 193 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A. 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B.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 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D. 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答案】A【解析】- 5 -由“1944 年” “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来看,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抗日战争形势的需求,故选 A;解放后,没收官僚资本以建立国营企业,从而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排除 B;材料没有揭示民营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关系,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经济比例问题,排
10、除 D。9.在雅典民主时代,在位官员经手的账目须接受由公民抽签产生的 10 位会计的核查;离任官员向陪审法庭提交账目后 3 日内,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 10 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民对离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表明雅典A. 监察体制高效完备B. 部落之间相互制衡C. 人民主权的广泛性D. 注重公民主权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公民可核查离任官员的账目,可以对离任官员进行“任何公私指控”,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注重公民主权地位的原则,故选 D;材料只讲到了对离任官员进行账目核查,这只是监察制度的一个方面,仅凭这一个方面不能说明监察体制完备,故排除A;仅依据材料中的“由各地域部落抽
11、签产生的 10 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民对高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一点信息,不能得出“部落之间相互制衡”的结论,故可排除 B;材料不能说明人民主权的广泛性特点,故 C 项错误。【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一种现象,就是选项中某个或几个选项都与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有关,但是对材料所体现问题的夸大,比如此题中 AB 两选项。在做题过程中要细心辨别。10.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 、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 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 工业革命对历
12、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 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答案】A【解析】题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是从经济、文化两个不同层面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一事实。故选- 6 -A11.1950 年我国工农产品比价与 1930-1936 年相比,扩大了 34.4%,农民在交换中吃亏很多,而到了 1957 年前后,工农产品比价基本回归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水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 工业化取得成就B.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C. 农业生产力提高D. 工农业比例失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950 年我国工农产品比价与 1930-1936 年相比,扩大了 34.4%”“57
13、 年前后,工农产品比价基本回归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水平”反映出工农产品比价逐渐缩小;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1957 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导致工农产品比价逐渐缩小,故 A 项正确;斯大林模式是扩大工农产品比价,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 C 项排除;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农业比例平衡,故 D 项排除。12.有学者研究发现,2008 年 10 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 20%。但相对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2008 年到2009 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
14、也快得多。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 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C. 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D. 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2008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的冲击要比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危害小,且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起到的协调作用带来的结果,故 D 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还远未建立,故 A 项错误;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是目标,还未实现,故 B 项错误;贸易保护依然存在,故C 项错误。- 7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
15、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 ,至少是“多卖少买” 。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 ,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 。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摘编自泰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
16、易材料二 下表为 20 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其中出超(+) ,入超() ;单位:百万元。材料三 1978 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 2064 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 97.5亿美元,进口额为 108.9 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 1%,排名世界第 32 位。2013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4.16 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 2.21 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 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 2597.5 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笫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根据 2012
17、 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 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 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 20%另一方面,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8 -?(2)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新余市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