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专题12古诗词鉴赏课件.pptx
《(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专题12古诗词鉴赏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甘肃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专题12古诗词鉴赏课件.pptx(6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十二 古诗词鉴赏,古代诗歌的体裁 1.古体诗:常见的有“歌”(如长恨歌)“行”(如琵琶行短歌行)“引”(如李凭箜篌引)“吟”“曲”等,古体诗不讲求对仗,押韵自由。 2.近体诗:律诗(每首诗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每联两句,共八句)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每首四句)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注: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固定,二、四、六、八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字有定声(诗中各字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一般是颔联、颈联必须对仗)。,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
2、定声。词有词牌名、词题目(词牌名必有,词题目可有可无)。结构分为:上阕(片)、下阕(片)。词按风格分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和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等)。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1.送别诗 送别诗一般通过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或直接抒写离情别绪,或借以一吐胸中积愤、表明心志,或重在写离愁别恨,或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送别诗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谢亭、灞陵、南浦、杨柳、夕阳
3、。 2.山水田园诗 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表现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表现自己遗世独立、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远离尘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尚情怀,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相融合的幽寂高雅。 常见意象:山水、草木、花鸟、虫鱼、林木、庄稼、家禽、家畜等。,3.边塞诗 描摹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赞颂边疆战士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战斗奉献精神。描写将士的思乡念亲之情,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控诉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常见意象:烽
4、火、狼烟、鼓角、征马、孤城、羌笛、雁、鹰、大漠、冰川、雪山等。 4.羁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达思亲怀乡之情或抒发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或表现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简言之就是:文人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孤傲不群,珍爱友谊。 常见意象:月亮、孤雁、寒蝉、猿猴、落花、沙鸥、黄叶。,5.咏史怀古诗 此类诗作者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常见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城、历史遗迹等。 6.咏物诗 作者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在作者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皆关情。 常见
5、意象及表现的情感: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松,坚忍;梅,孤高;菊,坚强、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 7.思乡怀人诗 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 常见意象:客、秋、故园、树(柳、桑、梓)、鸿雁、书、鱼、月、笛、长亭短亭、关山、桥(灞陵)、水、梦等。,8.哲理诗 顾名思义,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沉而含蓄。 常见意象:江月、兰桂、山水、草木、日月、雨雪、花卉、莺燕等。 9.闺怨诗 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
6、”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常见意象: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花红、鹦鹉、黄莺、燕子、银河、流萤、飞蛾、烛光等。,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形象意境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二、情感主旨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
7、苦闷,保家卫国的豪情,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例如杜牧的泊秦淮,杜甫的春望。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例如晏殊的浣溪沙,李白的把酒问月。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三、鉴赏诗
8、歌的语言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自然流畅、洗练、绚丽、平淡、明快、隽永、工丽等。 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李白的豪迈飘逸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甫的沉郁顿挫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苏轼的豪放旷达 辛弃疾的慷慨悲壮,四、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1.抒情方式 借景或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即事抒怀、借物喻理、借物抒情)和直接抒情。 2.表现手法 以动衬
9、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乐写哀、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白描、工笔、衬托、对比映衬、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想象、联想、照应等。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五、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梅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竹气节、积极向上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强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柳惜别、留恋、伤感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地位的卑微,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梧桐和芭蕉相似,凄苦 子规(杜鹃)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
10、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音信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漂泊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时光流逝、离愁别恨、岁月的短暂、历史的发展趋势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思归 小雨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霜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 云游子、漂泊 石灰节操、纯洁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的感叹 乡村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吹笛、吹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内心孤寂 饮酒
11、豪情壮志、苦闷、不得志,一、(2018甘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公 子 行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 ”,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 ”,结果“ ”。,答案 锦(红)衣 春游 踏烂麦青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读懂诗意就可以找出答案。,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从“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一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
12、子弟的恶行。,二、(2018甘肃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1.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 的特点。,答案 冲风破浪、一往无前 解析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懂诗句是关键。“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两句刻画了黄河的波涛汹涌,一路裹挟黄沙的气势,突出了九曲黄河的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特点。,2.
13、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解析 D项,“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不恰当。后两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D,三、(2018甘肃天水)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第14题。 【甲】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14、,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甲】诗描绘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 答案 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读懂诗意就可以找出答案。 2.【乙】诗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解析 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需要根据诗意,结合语境来理解“浮云”。 3.请从“钟”字入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钟”是聚集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思,写出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描绘出泰山神奇秀
15、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考查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根据诗句的意思,突出修辞、内容、感情即可。,4.【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 回答必须要读懂诗句的意思。,四、(2017甘肃)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忆江南 B
16、.如梦令 C.天净沙 D.沁园春,B,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牌名的把握。如梦令一般用叠字或叠句, “秋雨,秋雨”运用叠词,所以词牌名是“如梦令”。,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之人一道偕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这首词写得细致清新,委婉自然。,五、(2017甘肃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金城北楼高 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
17、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磻(p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体道:指体悟道理。更:经历。 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 、湍上急流、 的金城美景。,答案 积水连山 城头残月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积水连山、湍上急流、城头残月的金城美景。,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18、。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作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颈联写诗人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内心因不得志而郁结的愁思仍然溢于字里行间,不是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六、(2017甘肃天水)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3题。 落 梅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
19、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莓苔:苔藓植物。谬:读作“mi”。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诗是一首七言 ,押 韵。,答案 律诗 ang 解析 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律诗,“墙”“湘”“香”“张”压ang韵。,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2)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
20、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颔联将“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3.“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参考答案 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
21、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解析 本题是对诗歌主旨和写作手法的把握。“乱点莓苔多莫数”“零落成泥碾作尘”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七、(2016甘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
22、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参考答案 咏史(或:怀古咏史) 解析 考查古代诗歌的题材。咏史诗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参考答案 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
23、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八、(2016甘肃天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下列句中“望”字,与诗中第二句“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C,解析 要从感情色彩上考虑问题。本项词句与诗中第二句均表达了对故土的不舍、思恋。,2.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
24、、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参考答案 在黄鹤楼上听见有人笛奏梅花落,似乎五月的江城飞起漫天的梅花。听到有人吹笛,不由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这里运用通感修辞,把无形的笛声写得具体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被贬的不满,以及孤独凄凉的心境。 解析 这是李白受永王李璘牵连,被贬夜郎,途中登黄鹤楼,想到西汉的贾谊也曾被贬长沙,路经此地又听闻梅花落,不由得触景生情。,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鉴赏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其特征,品味其内涵,赏析其意境。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练秀才杨柳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 甘肃省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优化 设计 专题 12 古诗词 鉴赏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