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南省南阳市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A. 统治疆域的扩大 B. 北方经济的衰落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政区细化的趋势【答案】C【解析】题干看不出统治疆域的扩大,排除 A;南方政区幅员的变化速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地域
2、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经济因素造成的,说明了南方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当时北方仍然是经济中心,排除 B;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主要为了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 C 正确;D是表象,没有反映实质性的问题,排除。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晋义熙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 出处“未几,裕(刘裕)师围城超(慕容超)与左右数十骑出亡,为裕军所执送建康市斩之。 ”晋书慕容超传“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超逾城走,征虏贼曹乔胥获之送超京师,斩于建康市。 ”宋书武帝本纪“丁亥,刘裕悉众攻城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送超诣建康,斩之。 ”资治通鉴晋纪“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超逾城走,
3、追获之,斩于建康市。 ” 南史宋本纪- 2 -A. 刘裕凭此战胜利收复广固B. 慕容超轻敌导致广固失守C. 刘裕与慕容超大战于建康D. 慕容超战败后被斩于建康【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追获之,斩于建康市。 ”可知慕容超战败后被斩于建康,故 D 项说法正确;其他选项并不能从材料中反映,排除。3.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 ,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A. 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C.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D.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集市数量南方超过北方,说明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农民与市场联系加
4、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故 D 项正确;B 项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应排除;从明清各地集市数量变化反映不出 AC 两项,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时间、数据,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解答。4.“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 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 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C. 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 封建迷信思想泛滥【答案】B- 3 -【解析】罪己诏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结合所学,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思想作为治国
5、思想,罪己诏一定程度上与汉代独特的政治观念有着联系,对维护和调整汉代政治统治、收买人心起着积极的作用,B 正确;AD 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罪己诏与君相矛盾无关,排除C。5.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 。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A. 部分官员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 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C. 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D. 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
6、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 “ 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可以看出中国还有部分官员对于近代外交不熟知,还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CD 与材料无关。考点: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的外交天朝上国的观念6.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 、“保护喇嘛,信教自由” 、 “抗日反蒋,保护回民” 、 “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A. 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B. 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C. 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D.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由材料“抗日反蒋
7、” “保护喇嘛,信教自”体现了长征期间中共的有利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故排除 B,选 C;由“抗日反蒋”体现的是国共对峙时期,排除 AD.7.1936 年 7 月起,外交部长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会谈八次,张群针对日本无理要求,- 4 -强硬地向日方提出:1废止上海、塘沽停战协定;2取消冀东伪组织;3华北日军及日机不得任意行动及飞行;4解散察东与绥北伪军。张群的态度A. 标志着国民政府准备对日宣战B. 彰显了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C. 体现了国民政府准备联共抗战D. 表明蒋介石深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张群对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来看,态度坚决
8、,义正辞严,说明国民政府已经下定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故答案为 B 项。从材料信息来看不能反映准备对日宣战,排除 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关系,排除 C 项;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排除 D 项。8.下图是 1985 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它A. 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 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C. 展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成果D. 肯定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可知,中国早先出现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说明了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后来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就认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
9、因为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是他们特有的。这就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的发展情况,故选 A;材料中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说明了美国看到了中国发展成就,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故排除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2001 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 5 -符合,故排除 C;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 21 世纪初才确立起来,1985 年,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不会产生影响,故 D 的说法错误,可排除。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图中的含义,把握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再依据所学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排除,即可选出正确答案。9.古雅典五百人
10、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以及执行大会决议。500 人又均分为 10 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执委会再抽签一人出任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主席,掌管金库钥匙和国玺,任期一天,不得连任。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A. 运行机制得到法律的保障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突出轮番而治和权力制约D. 有效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法律的相关问题,排除 AB;依据材料中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 、 “任期一天,不得连任”这些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体现出轮番而治和权力制约的原则,故选 C;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并不能有效防止国
11、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排除 D。10.到 1860 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汲汲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这一政策A. 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B. 加剧了南北半球的贫富差距C. 有利于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D.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通过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A 错误。英国的这一贸易政策有利于英国本身,使英国经济更领先于别国,重点并不是南北半球的差距,B 错误。英国通过强迫别国的方式,易产生矛盾和摩擦,C 错误。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推行“自由
12、主义”经济,并强迫其他国家也实行自由贸易,这种行为,使世界- 6 -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正确。11.1917 年 9 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 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 、 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这表明列宁A. 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B. 主张革命分两个阶段进行C. 在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C【解析】【详解】 “七月流血”事件说明了无产阶级已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时间与题干不符,故 A
13、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革命的阶段性问题。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 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 ,同时又讲到“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这些信息可知,列宁在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故 C 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及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故 D 项错误。12.下表内容呈现的是 1977 年六个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据此可知A. 发达国家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B. 当时的世界英法国有经济比重最高C. 混合经济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 资本主义国家模仿了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反映的六个
14、发达国家在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领域国有经济的比重来看,绝大多数国家比重较大,反映出这些国家对经济干预程度较高,故- 7 -选 A。材料没有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列出,不能说明英法最高,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混合经济条件下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说明混合经济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排除C;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必考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 20 年(1957 一 1977 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 年
15、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 ,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 90 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 90 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
16、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 年, “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 国民医疗服务法 ,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 年 5 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
17、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 。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撒切尔主义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货膨胀率在撒切尔夫人执政前达到近 27%,1988 年降至 4%.1987 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英国的经济增长率 1986 年达 3%,比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快。1983 年 6 月和1987 年 6 月的两次大选中,撒切尔夫人得以两度蝉联首相。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摘编自钟声撒切尔夫人等资料(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78 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 8 -不断深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