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11868 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 ,恭亲王奕 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答案】D【解析】奕是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意在学习西方技术,故 A 项错误;奕向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故 B 项错误;明清时期开始出现西学东渐,故 C 项错误;“西学中源”的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向西方先进技术,另一方面维护了中国传统思想和制度,体现出其局限性,故 D 项正确
2、。2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 “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印象深刻。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 1860 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 。能让“外人” “在相反的方向下注” ,主要是由于清政府开始了(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D “详晰甄核,仿行宪政”【答案】B320 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 、 “自尊” 、 “爱国心” 、 “独立性” 、 “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
3、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答案】C【解析】中国传统封建伦理旧道德也强调“公德” 、 “自尊” 、 “爱国心” 、 “独立性”等品德,故 A 项错2误;维新变法是 19 世纪末的一场政治运动,故 B 项错误;材料“公德 、 自尊 、 爱国心 、 独立性 、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有利于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故 C 项正确;民国政府建立于 20 世纪初,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故 D 项错误。4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C直接导
4、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答案】B5孙中山曾说:“中国亦素自尊大,目无他国,习惯自然,遂成孤立之性,故从来若欲有改革,其采法惟有本国,其取资亦尽于本国而已,其外则无可取材借助之处。 ”孙中山这段话主要强调了( )A推翻传统文化和旧社会制度是近代社会进步的前提B中国社会封闭保守,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和借鉴不足C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应挖掘自身资源改良政治D中西方文化实质上多相通之处,应该吸取二者共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题干材料中孙中山认为中国的改革仅从中国的历史上寻找依据,不向西方学习,A、C、D 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材料强调的
5、是中国社会封闭保守,不吸收外国的经验,故 B 项正确。6北京大学在 1923 年秋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一问的主题是“你相信当今的国会吗?” ,下表是调查结果。这份调查本质上表明( )3A.民主政治不受民众认可B知识精英倾向社会主义C学生开始关注议会政治D议会决策为少数人控制【答案】D7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答案
6、】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时期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说法错误,故 A 项错误;众多中国人介绍各色各样的主义,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这是观念变革,故 B 项正确;学习西方思想并不能说明国人自卑,故 C 项错误;中国人介绍各色各样的主义,在经过比较后,人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故 D 项错误。81919 年 1 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 ;(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 。1919年 5 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7、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联。材料体现了北大学生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创办进步报4刊和参与五四运动,体现了文化斗争对政治革命的先导作用,故 A 项正确;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和科学,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故 D 项错误。9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
8、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了(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答案】C10有学者认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 “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9、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故 A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对人性的赞美,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国人道德观的颠覆,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故 D 项错误。1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 )5A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
10、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答案】B12 “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 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 ”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人民民主 专政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等信息,可知该著作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 1957 年,故 D 项正确。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故 A 项
11、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步骤和前景,故 B 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讨论的是关于新中国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的问题,故 C 项错误。13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 。孙中山这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基于( )A其与辛亥革命革命动力的一致性B其与辛亥革命革命纲领的一致性C其与辛亥革命革命对象的一致性6D其与辛亥革命革命目标的一致性【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民族大革命”强调的是反满,即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这与辛亥革命时期民族革命的含义相同,故 C 项正确。由于二者阶级属性不同,决定了他们的革命动力、纲领和目标的不同。14
12、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 )A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B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C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D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 成反比【答案】C【解析】C 项主张发展近代交通、兴办银行,其内容包含近代化因素,C 正确。A 项批评太平天国土地政策,B 项批评太平军滥杀读书人,D 项批评太平军政权的封建化,皆未含有近代化因素。15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13、)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华”口号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C台湾人民“鸣啰罢市” ,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开展维新变法运动【答案】A16蔡元培在 1916 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 ”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答案】A7【解析】考查材料理解能力。依据材料看出: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因为仇视维新变法运动,而引起仇视外国人,才爆发的,是“顽固”的行为。故 A 选项符合题意。B、C、D 都在材料
14、中无法体现。17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答案】C【解析】材料中“第一要大炮得用” ,说明林则徐只是认识到了清政府的军事落后,而没有看到政治制度的差距,故 C 项正确。18孙中山提倡, “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 ”该文“社会主义”意为
15、( )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19民国元年,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特地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千年君权之影响未泯,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 ”该组织的建立有助于( )A传播君主立宪思想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肃清封建残余思想 D同复古逆流展开斗争【答案】B【解析】题干中有“共和” 、 “科学”等理念,与新文化运动有内在联系。所以本题选 B 项。20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
16、改制教8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康有为打着孔子旗号宣传变法,当时中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康有为此举主要是为变法减少阻力,故 D 项正确;A 项是形式,故 A 项错误;B 项不是否定君主制度,而是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故 B 项错误;C 项是作用,故 C 项错误。21 1920 年 8 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 ,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
17、9 月重版。至 1926 年 5 月,此书已相继印行 17 版。这表明当时(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答案】B221919 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反映出革命者没有
18、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9对革命根本就是事不关己,故需要实现思想解放。23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 ,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 ,而“西洋治民之法” “推其法以绳之诸国” ,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 。这表明他(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答案】D24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 , “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
19、 “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 B 资政新篇的提出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维新思想家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与材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信息一致。25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工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 )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冲击了纲常礼教,提倡自由平等,妇
20、女走上社会参加政治活动正是其影响之一。26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10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 “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 “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答案】A271916 年 8 月 16 日,孙中山应浙江督军吕公望邀请,赴浙江观钱塘江大潮时发出的感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下列各项能体现孙
21、中山思想中“潮流”的是( )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主张B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之主张C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君主立宪之主张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之主张【答案】C【解析】林则徐、魏源与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但是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单纯学习西方科技而不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故 A、B 项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虽然具有反帝爱国性质,但是盲目排外,也不能挽救民族危机,故 D 项错误;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行民主共和,虽然与康有为、梁启超有分歧,但是共同点都是反对封建制度,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故 C 项正确。28陈独秀认
22、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这表明陈独秀(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11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D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答案】B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陈独秀 今日中国之政
23、治问题 ,载新青年第 5 卷第 1 号材料二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 。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载新青年第 7 卷第 1 号(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其思想观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胡适与陈独秀的观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适不同于陈独秀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评价。【答案】(1)观点:认为新
24、旧思想文化完全不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评价:对旧有的君主专制思想进行全 面彻底的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发展开辟道路;但是对待传统文化有偏激一面。(2)不同: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 。评价:胡适主张用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是反对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或肯定,这对于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1230 (节选)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 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 是苏式社会主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解读 热点 难点 突破 专题 10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理论 成果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9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