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教学案(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教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教学案(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1要关注近代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其经济发展原 因,经济制度与经济的发展特点。2关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经济现代化,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3要注意横向的比较。与西方国家、前苏联经济发展相对比。注意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纳入到全球化的范围中考查。对经济发展原因、条件的分析探究是近年来历史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4、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5、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6、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
2、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1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农业经济中 的自给成分减少;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加强;“耕”与“织”的分离。(3)影响: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2 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不断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2)官 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
3、本主义。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2(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二、洋务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1 含义:19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末洋务派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而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科技而创办近代企业。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4 性质:(1)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2)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5 内容类别 旗号 活动军事工业 “自强”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
4、船政局民用工业 “求富”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筹划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培养人才兴办京师同文馆,培养军事、翻译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6 影响: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 诞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南沿海)(1)原因: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2)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
5、来牟机器磨坊。(3)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近代化进程。2 初步发展(19 世纪末)(1)原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表现:商办企业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 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 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3(1)背景民国的建立及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投身实业。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1914191
6、9 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4 较快发展(19271936 年)(1)原因: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表现: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等工业,都有较大发展。5 日益萎缩(19371945 年)(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2)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
7、;国统 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6 陷入绝境(19451949 年)(1)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2)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四、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 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山装和旗袍进入生活。(2)食: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3)住: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建筑出现。(4)习俗:从蓄发缠足、繁琐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简约文明。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衣:由衣着朴素到多彩多样。(2)食:由食物简单到解决温饱,注重吃好。4(3)住:由拥挤简单到宽敞舒适,高
8、楼林立。(4)习俗:由革除陋习到婚姻自主,树立新风和休闲方式多样化。3 交通的进步(1)轮船: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的局面。开始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2)铁路:19 世纪 80 年代,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九五”期末,铁路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3)公路: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4)航空:1909 年冯如制 成了我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 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4 通讯的进步(1)有线电报:19 世纪 70 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甲午战争前夕,
9、形成了电讯网络。(2)无线电报:20 世纪初,上海装置了无线电台。(3)电话: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2003 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5 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1872 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2)影视业: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1958 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
10、生。(3)“第四媒介”:互联网,1994 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题型示例】题型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例 1 (2018 年江苏卷文综历史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5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
11、不完善,故 A 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 B 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 C 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 D 项错误。【变式探究】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A【举一
12、反三】 (2017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2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6【变式探究】 (2016 年海南单科卷历史 15)19 世纪 70 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 90,1900 年降至 38左右,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
13、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 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A【解析】中国近代生丝、茶叶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 的竞争力加强,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实际上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故 B 项错误;中国小农降级的瓦解是在新中国土改时,故 C 项错误;近代社会中国产业结构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 D 项错误。【举一反三】 (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7)1884 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14、:“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 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解体,并不是店铺增多,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民众开始使用洋货, 并不是抵制,故 C 项错误;外来技术的传入破坏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 D 项错误。【变式探究】(2015课标全国,28)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
15、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7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变式探究】(2015重庆文综,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 1870 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与教育事业。1896 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 “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
16、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材料二 1897 年 5 月 27 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年份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钱庄外国洋
17、行外国在华银行合计1897 年底 70 14 12 4 1001898 年底 51 11 38 0 1001899 年底 85 0 15 0 100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1)19 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8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答案】(1)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银行比中国传统
18、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3)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变式探究】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材料说明( )A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转型【答案】C【解析】由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解读 热点 难点 突破 专题 09 近代 以来 经济结构 变动 社会生活 变迁 教学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9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