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考试试题.doc
《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月)模拟考试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北京市昌平区 2018 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5 月)模拟考试试题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1.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局部) ,填空。 (共 3 分)唐代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从书体上判断,上面的_(填作品名称)是其作品。这幅作品结构(布局)_,笔画锋棱明显,书风遒媚劲健。另一幅是怀素草书巨制,结构松散灵活,笔画_,书风狂放烂漫。 2.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城市文化,学校开展了“了解北京中轴线,感受古都魅力”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6)题。 (共 12 分)材料一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_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 7.8公里的城市中
2、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_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这条中轴线如一根脊梁,又如同一条“龙脉” ,它既是古都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区域,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 150 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
3、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_的城市之一。2(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对称(chn) 脊梁(j) “区”字的第二笔是“丿”B. 对称(chng) 脊梁(j) “区”字的第二笔是“”C对称(chn) 脊梁(j) “区”字的第二笔是“丿”D对称(chng) 脊梁(j) “区”字的第二笔是“”(2)结合上下文,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最辉煌 最杰出 最突出B. 最突出 最辉煌 最杰出C最杰出 最突出 最辉煌D最突出 最杰出 最辉煌(3)假如你站在正阳门前,请借助材料的知识,向
4、同学们说出示意图上一个景点的准确位置。 (从天安门、故宫、景山选其一) (2 分)答:_材料二老北京人眼中的钟鼓楼有着前朝的余绪 :“鼓楼像是一个穿红袍、戴红帽、矮胖身材的贵族;钟楼像是一个穿灰袍、戴灰帽、瘦高身材的平民,两人一前一后,形影不离,度过了 700 多年悠悠的岁月。 ” 在来自乡下的杏儿眼中,钟鼓楼有着俗世的幸福:“鼓楼比她想象的还大,这让她高兴。她看见了钟楼。她觉得钟楼真秀气。不知为什么,她觉得可以把钟鼓楼比作一对夫妻,鼓楼是夫,钟楼就是妻。他们永远那么紧挨着,不分离。 ”作家刘心武眼中的钟鼓楼意味着建筑的凝固和时间的流逝,他在小说钟鼓楼中写到:“尽管它们现在已经不再鸣响晨钟暮鼓
5、了,但当它们映入有心人的眼中时,依旧巍然地意味着悠悠流逝的时间。 ” _。(选自文学中的北京城垣与中轴线 ,有删改)注:1余绪 指留传给后世的部分。 (4)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 分)A. 句把钟楼和鼓楼比喻成穿越历史走来的旧时平民和贵族,这一比喻具有时代特征,贴切地写出了钟鼓楼是建筑和文化的遗存。3B. 句把钟鼓楼比作夫妻,符合来自乡下的杏儿身份,体现出钟鼓楼和平凡百姓的生活融到了一起。C句生动写出了钟楼、鼓楼在身份、地位,以及建筑风格上的不同;句形容钟鼓楼像夫妻,钟楼秀气,所以喜欢钟楼更多一点。D句写钟鼓楼在不同人眼中的印象。无论是把它们比成一对形影不离的历史老人,还是一对永
6、不分离的夫妻,都极其形象地表现出钟楼、鼓楼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5)根据语境,在材料结尾横线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 分)都蕴含在钟鼓楼身上流淌的历史感中不管是前朝的余绪还是建筑的凝固和时间的流逝俗事的幸福A. B. C. D.材料三图一 图二(6)同学们拍摄了一些中轴线附近名胜古迹的照片,准备放到展板上,其中有两幅是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画,请你判断彩画表现的故事,填写在对应的横线处。 (2 分)图一:_ 图二:_2、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默写古诗文,完成 3-5 题。 (共 4 分)3.金樽清酒斗十千,_。 (李白行路难 ) (1 分)4. _,思而不学则殆。
7、(论语 ) (1 分)5.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在晏殊的浣溪沙中也有表达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_ ,_ (2 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6-11 题。 (共 13 分)【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元丰六年
8、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丙】 苏轼徙知徐州(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 遂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 )注:1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6.阅读【甲】文画横线句,展开
9、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图景。 (1 分)答:_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念无与为乐者 念:_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_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 答:_9.苏轼一生屡遭贬谪, 【甲】 【乙】两文都是他在贬谪之地所作。同样是对月抒怀, 【甲】文中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乙】文则借月夜美景排遣胸中的 ,表现出他旷达的胸怀。 【丙】文记载了苏轼被贬徐州时,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他采取驱赶富人回城、 、让官吏分堵守护等措施保全了徐州城。由此看来,他虽身处逆境,却具有“ ”(用岳阳楼记中的语
10、句)的胸襟。 (4 分)10.初三即将毕业分离,同学们舍不得三年的情谊,在这个特殊时期,谈谈你对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认识。 (2 分)答:_11.古诗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2 分)答:_ ,_ 三、名著阅读(共 5 分)12 西游记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请从 A、B 语段中任选其一,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再补写一个与人物相关的情节。 (3 分)A:“太师切莫要口里摆菜碟儿,既然我们许诺,且教你主先安排一席,与我们吃钟啃酒如何?”B:“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11、 ”选择: 人物: 理由: 情节: 13请你从红岩 海底两万里 鲁滨逊漂流记这三部书中任选一部,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对“开卷有益”的理解。 (2 分)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14 -16 题。 (共 7 分)【材料一】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缘及冀北山地森林的北缘,生态区位复杂而且重要,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生态屏障。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 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 (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 ,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为了修复5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
12、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人工纯林密植度高,导致树种单一、枝干长势较弱,一旦遇到冰坨压身就会损失惨重。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他们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即通过五年的“抚育间伐” ,将造林之初每亩密植 222 株松树减少到 50 株,个别区域仅保留 15 株。 “抚育间伐”腾出了空间,树下通过“引阔入针” “林下植树”等手段,在高层树下植入低龄云杉等,逐渐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单一
13、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如今,绿色的塞罕坝,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紧紧扼守住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材料二】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在其 9.4 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这里 7 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 (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 ,构成壮
14、观、优美的自然风景。在距今 300 多年前,这里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辟为“木兰围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木兰秋狝”,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好的基础。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 50 万人次以上。从 2014 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 3%以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
15、 2030 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 120 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人间奇迹。【材料三】塞罕坝旅游经济效益统计表年份游客人数(万) 提供就业岗位(万) 旅游直接收入(万)2010 年 38.5 0.85 32002013 年 43.9 1 43002016 年 55.9 1.8 62002017 年 60.2 2.5 850014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处应填 ,处应填 。 (2 分)15塞罕坝创造的奇迹取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请结合【材料一】或【材
16、料二】的内容,说说其科学性体现在哪个方面,并加以解说。 (2 分)答: 16.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3 分)答: 6(二)阅读文章,完成第 17-19 题。 (共 9 分)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矫友田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寒冬将至的深秋,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它一定是在为了寻找花香,抑或那些同伴的去向,而作生命里最后的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昌平区 2018 九年级 语文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