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doc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3讲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 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3 图中 A、B、C、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 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D。4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5 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
2、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在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来实现的。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
3、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 化学能 光 合 作 用热能 分 解 呼 吸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迁移运动,以及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3表形态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
4、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含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二氧化碳的平衡: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其中,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形成过程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特点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平衡功能是各自然地理要素
5、相互作用形成的,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举例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考向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考题引领(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4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解题关键】 首先逆向思考: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
6、生动物需要什么条件,其食物需求大、活动空间大;其次结合区域特征: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山地多平地少,动植物少。【解析】 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主要从气候、食物量和生存空间等方面分析。【答案】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变式训练(2018淮南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5(1)据图可知( )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 BC
7、 D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 A 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 B 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 C 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 D 错误。A 选项正确。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D 选项正确。答案:(1)A (2)D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分析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关系(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9 高考 地理 复习 13 自然地理 环境 整体 性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