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十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大庆市十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十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大庆十中 2018-2019 第一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学科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第 I 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30 分)1.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平民。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分封的主要对象包括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因此正确;平民不是分封的对象,故排除;所以答案选 A。2.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2、. 宗法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 均错误。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 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3.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 2 -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答案】D【解析】秦汉的三公九卿、隋
3、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属于专制主义的内容,这一过程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的不断强化君主集权、削弱相权的理念,故 D 项正确;“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不是中央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不是中央集权,故 BC 项错误。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
4、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 B;根据以上分析,ACD 项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5.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 3 -试题分析: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官职,故应该是 D。历史上出现上述非
5、法定或者制度外的官员,是依照皇帝的好恶来决定的,这恰恰说明皇权专制的加强。ABC 中的几个官职都是当时正式设立的法定官职,故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掉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6.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 汉代的尚书令B. 唐代的尚书省C. 元代的中书省D. 明代的内阁【答案】D【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成祖朱棣为减轻皇帝沉重的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决策权即“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内阁首辅是皇帝直接任
6、命并且担任皇帝的最高幕僚即“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故 D 项正确。汉代的尚书令是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不符合“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的说法,排除 A;“唐代的三省制”其长官是宰相,不符合材料“无相名”的说法,排除 B;元代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C 不符合题意。7.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B. 反映了雅典民主
7、制的开放性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答案】D【解析】“人人平等” 的原则在雅典是有条件限制平等,不适用于妇女、奴隶、外邦移 民,故 A - 4 -项错误;戏剧公演上是适用于众多的雅典公民,无法体现开放性,故 B 项错 误;在材料中并未突出戏剧公演与雅典公民的政治的关系,故 C 项错误;通过材料中 涉及 “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 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故 D 项 正确。【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
8、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结合所学知识雅典的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8.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由此可见它A. 维护平民利益B. 维护私有财产C. 维护贵族利益D. 维护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说明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 B 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 项“维护平民利益”不符合史实,排除;C、D 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9、“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 ,紧扣材料并联系所学十二铜表法的实质分析解答。9.1689 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 (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天赋人权B. 民主共和C. 君主立宪D. 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 5 -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 (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立宪,故 C 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
10、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故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 B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 D 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握清楚,学会区分。10.近代以来,英美两国先后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成为
11、其他国家纷纷效法的榜样。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 国家元首均为选举产生B. 国家权力中心均在国家元首C. 内阁均必须对议会负责D.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答案】D【解析】英国元首即国王是世袭的,A 错误。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B 错误。美国的内阁对总统负责,即对宪法负责,C 错误。英国体现了议会和首相、内阁之间的制衡,美国体现了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之间的制衡,D 正确。11. 德国 19 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A. 马丁路德 B. 俾斯麦C. 加尔文 D. 歌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六七十年俾斯麦领导普鲁士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从而统一了德国,所
12、以本题答案为 B 项。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故 A 项错误;加尔文领导了法国的宗教改革,故 C 项错误;歌德是德国的文学家,故 D 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统一- 6 -1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鸦片贸易B. 割占中国领土C.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答案】C【解析】18 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到 19 世纪 40 年代接近完成。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不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排除 ABD 项。13.下列文献中,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
13、想的是A. 资政新篇B. 天朝田亩制度C. 海国图志D. 革命军【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的限定信息“首次” 、 “发展资本主义设想”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A 项正确。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结晶,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与题意不符,排除 B。 海国图志是魏源所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革命军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邹容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 D。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四千年来我们方大梦初醒,是从甲午战后割地赔款开始的啊。 ”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革命的开始B. 马
14、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C. 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立刻掀起高潮D. 甲午战败的原因在于缺乏民族意识【答案】B【解析】- 7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从甲午战后割地赔款开始中国人才从睡梦中惊醒,可以看出是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故选 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15.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的资产阶级政党是A. 兴中会B. 华兴会C. 光复会D. 中国同盟会【答案】D【解析】材料中十六字方针是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故 D 正确;其他三个均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排除。16
15、.1921 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这些规定说明此时中共A. 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B. 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C. 以反帝反封为主要任务D. 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可以看出,中共对当时中国国情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应该是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当时并不存在,故 A 正确;材料的重点不是强调革命军队
16、,而是强调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排除 B;根据“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可知,材料强调中共认为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应该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无法体现反帝反封建,排除 C;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照搬俄国道路的特点,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联系所学中共一大的纲领的内容分析解答。- 8 -17.“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材料主要说明A. 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 政
17、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C. 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D. 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故 D 正确;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腐朽统治,A 错误;政治经济状况的落后导致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只是叙述了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历史原因,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B;根据“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可知,材料强调战争对俄国革命的影响,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
18、】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联系所学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分析解答。18.毛泽东说:“这个(1954 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 ”“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A.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B. 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C. 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D. 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记忆能力。题中设计的核心知识点为“1954 年宪法” ,根据史实,该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与人民民主原则,故 A 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大庆市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