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地质循环与内力作用湘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地质循环与内力作用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地质循环与内力作用湘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规范练 6 地质循环与内力作用模拟题组(2018 云南师大附中模拟)瓦屋山(左图)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海拔最高为 3 522 米,垂直高差近 1 000 米,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山顶面平坦如桌台,周边悬崖陡壁围绕,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瓦屋山顶部由坚硬的玄武岩组成,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完成 12 题。1.右图中,能代表瓦屋山顶部岩石类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瓦屋山顶成“桌台状”,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岩浆活动、侵蚀作用、固结成岩、沉积作用、断裂上升B.
2、岩浆活动、断裂上升、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喷发、断裂上升、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裂上升、侵蚀作用答案 1.B 2.C解析 第 1 题,根据材料,瓦屋山顶部岩石为玄武岩,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型岩浆岩。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三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即只有一个指向的箭头。图中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B正确。第 2 题,瓦屋山顶为玄武岩,下面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说明石灰岩形成早于玄武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才有岩浆活动,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周边悬崖陡壁围绕,说明桌状山是断裂上升后,受外力侵蚀形成平坦“桌台状”
3、山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喷发、断裂上升、侵蚀作用,C 正确。(2018 湖北荆州质量检查)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在 03 千米,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于陆壳性质,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有宽有窄。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2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 图)和活动型(B 图和 C 图)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 35题。3.下列大陆边缘属于上图中 A 类大陆边缘的是( )A.我国东海岸 B.墨西哥西海岸C.新西兰东海岸 D.菲律宾东海岸4.下列山脉属于 B 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的是( )A.阿特拉斯山脉 B.西高止山脉C.安
4、第斯山脉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 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 )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 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 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 洋壳与洋壳张裂分离A. B. C. D.答案 3.A 4.C 5.C解析 第 3 题,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 图)和活动型(B 图和 C 图)两大类。A 图为稳定型,未处在大板块交界处,根据全球板块构造图如我国东海岸。活动型(B 图和C 图),根据海底地貌为海沟,陆地构造地貌为边缘山脉或岛弧,此大陆边缘位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根据全球板块构造图,B 类型形成边缘山脉,如科迪勒拉山系(墨西哥西海岸包含在其中),C
5、 类型形成岛弧,如亚洲东部的岛弧链(菲律宾群岛包含其中)、新西兰南北二岛。综上所述,A正确。第 4 题,B 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阿特拉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A 错误。西高止山脉位于印度3半岛为陆陆板块碰撞形成,B 错误。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洋板块碰撞,C 正确。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大西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D错误。第 5 题,C 类大陆边缘为岛弧,应为挤压边界,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故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 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洋壳与陆壳碰撞挤
6、压、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对,错。C 正确。(2018 河北邯郸质量检测)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渣)、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粗的火山砾(渣)、火山砂及熔浆会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读图,完成 68 题。注:湖相即在湖泊地区出现的沉积相。6.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7.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海水堆积C.火山喷发 D.湖泊堆积8.
7、该地不存在的地质作用是( )A.火山活动 B.断层活动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答案 6.D 7.D 8.B解析 第 6 题,根据图示,火山碎屑层有 4 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则可以判断有 4 次火山活跃期。D 正确。第 7 题,火山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随风飘至远处降落”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在湖泊沉积,经流水堆积形成火山碎屑层,与侵蚀作用无关,A 错误、D 正确。该地为湖泊,与海水堆积作用无关,B 错误。火山喷发是该沉积作用的物质来源,因此不是直接地质4作用,C 错误。第 8 题,由火山熔岩可以判断该地经历了火山活动;由湖相层和上题可知,该地有流水堆积;由
8、黄土层可以判断,该地有风力堆积;该地地质剖面并没有明显的位移,故没有断层活动。综上所述,B 正确。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图中是基岩,为不同的沉积岩。读图,完成 910 题。9.该地地壳运动的过程是( )A.下降上升下降上升 B.上升上升下降下降C.上升下降下降上升 D.上升下降上升下降10.图中岩层形成的早晚关系是( )A.晚于 B.早于C.早于 D.晚于答案 9.D 10.A解析 第 9 题,在基岩上有沉积岩形成,然后地壳抬升,被侵蚀缺失。地壳再下降,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地壳上升,被侵蚀。地壳再次下降,形成沉积岩层,河流开始侵蚀。该地地壳运动的过程是上升下降上升下降,D 正确。第 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三 自然环境 中的 物质 运动 能量 交换 课时 规范 地质 循环 内力 作用 湘教版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9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