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习题(含解析).docx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习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习题(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45分) 1.(2017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推动“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2.(2017江苏盐城三模)下表为 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单位:百万吨)1952 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粮食总产量 163.42 195.05 194.53 304.77棉花总产量 1.3
2、0 1.64 2.09 2.16原油总产量 0.14 1.46 11.31 104.05钢总产量 1.35 5.35 12.23 31.78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C.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机D.“一五”期间工业产品产量增速超过农业3.(2018江苏南通期末调研)下面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 )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们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4.(2018江苏四市一模)1953 年 2月,中共中
3、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表明把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 )A.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B.克服分散经营困难C.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5.(2018江苏淮安、宿迁期中测试)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某地发行的一张股票。作为史料,该股票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6.(2018江苏淮安、宿迁期中测试)1958 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业职工人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 51
4、94万,在这新增加的 2000多万名职工中,来自农村的有 1104万人,占总数的 53%。出现上述城乡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中共八大路线政策的鼓舞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推进7.(2017江苏四市期中调研)下图是新中国 50年资料汇编中的 19521965年人均 GDP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531954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B.19541956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C.19581961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生产力发展水平D.19611964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
5、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38.(2018江苏南通二模)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C.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9.(2017江苏如东、丰县联考)1980 年与 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
6、术有了革命性突破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C.人民公社体制被乡镇体制取代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10.(2018江苏常州期末测试)下图是对我国新时期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的描述。图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我国( )A.市场调节已完全确立 B.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C.对农业加大市场引导 D.放弃宏观的经济管理11.(2018江苏南通三模)下图为 1980年 10月 16日,我国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当时我国( )4A.单一所有制结构已发生变化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D.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12.(2018江苏徐州考前测试)邱家洪在
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一文中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19781992 年是目标探索阶段;19922002年是框架构建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改革( )A.实现了重心向城市转移B.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C.厘清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D.开辟了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3.(2018江苏南京三模)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 )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D.激发工人积
8、极性,提升企业效益14.(2017江苏镇江三模)观察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示意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主要得益于( )A.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逐步确立C.对外开放吸引了外企投资D.我国五年计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515.(2017江苏盐城三模)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B.是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C.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D.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标志二
9、、非选择题(共 12分)16.(2018江苏如东测试)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政策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如果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不再统一起来,势必加剧市场无政府状态,国家就不可能灵活地调动国家所掌握的现金和物资,不能保证对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人民政府于 1950年 3月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商业在商品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长,而私营商业则逐年下降。1955 年冬,由于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割断了资本主义同农村的经济联系,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到 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全部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
10、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还是发展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而这套制度又由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作用,又在不付出相应成本的同时,兼具了西方制度的优点。当然任何制度都需要时时演变,相对而言,以实用理性为传统的中国相对于更擅长抽象思辨的西方来讲,更有光明的未来。摘编自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 20世纪 5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4分)6(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的表现。分析“实用理性为传统的中国更有光明的未来”的含义。(4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攻略 十六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习题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