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x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x(2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3-,-4-,-5-,考向标近年来,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鲜明的倾向性,也有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三年9首诗歌均是唐宋时期的作品,选材均为诗,没有词,体裁以律诗为主,兼有古体诗;命题不避名家作品,唐代三大顶峰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都先后出现,李贺、陆游、欧阳修、苏轼的诗歌也有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均有涉及;自2017年起命题出现了选择题,考查面更宽,更全面。,-6-,古代诗歌的鉴赏流程诗歌鉴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具体每一句都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
2、么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要想在高考中赢得诗歌鉴赏的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读懂诗歌的一般流程是“看标题”“读作者”“看正文”“研题目”。 怎样才算读懂?一要明白表层意思,即能了解大意,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二要领会深层意思,即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怎样表达的(表达技巧)。,-7-,一、看标题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进而明了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1.看题目猜测内容走向。 2018年天津卷的诗歌鉴赏是陶渊明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3、二首(其二),“癸卯岁”“始春”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怀古田舍”透露了写作的对象和情感基调。 再如:2017年全国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礼部贡院”交代了地点,也暗示了作者身份;“阅进士就试”,直接交代了诗歌所写的主要事件,据此可以看出诗歌要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作为监考官的作者,看考生考试时的愉悦之情。,-8-,2.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 如2018年全国卷王建的精卫词,从题目可知,这首词与古代神话传说“精卫”有关,结合精卫的故事,可大体推知诗歌运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2017年的北京卷晓行巴峡和2017年的山东卷早上五盘岭,“晓行”和“早上”交代时间,“巴峡”“五盘岭”交代地点,暗示了诗歌
4、将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3.看题目推测情感流向。 如2018年全国卷陆游的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从题目可获知如下内容信息:这是一首题卷诗,诗歌是诗人醉后所作。联系陆游的生平经历,不难推知“醉中”包含的情感。 再如2017年全国卷送子由使契丹,作者苏轼,联系北宋与契丹的关系、所送之人与作者的关系,不难推知诗歌的情感。,-9-,二、读作者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诗歌作者的身世、他所处的时代特点、他的创作倾向、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风格特点等。 如2018年全国卷诗歌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的作者陆游,是宋代爱国诗人,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
5、其中诗的成就最突出。其诗作中贯穿着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即了解时代背景,了解相关的社会生活。如: 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唐诗题材丰富,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同情下层劳动人民,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10-,北宋诗重义理; 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诗词自然大多选择忧国爱国题材。 除时代信息外,古代士子的人生之路,也有着许多带有共性的地方,这对把握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
6、特点,也有一定作用。 此外,如果有注释,无论是针对诗人的,还是针对诗歌创作背景的,或者解释字句的,都不可漏过。,-11-,三、看正文 诗歌正文是阅读鉴赏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 中国古代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不能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即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力求还原诗歌所描述的画面,迅速捕捉作者抒发的情感。,-12-,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 抓表明诗眼的字词。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
7、腔报国热忱,一直到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 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字就是情感语言,它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不尽的伤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尽”“孤”“独”“闲”就是情感语言,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13-,2.抓景、事、情,推导诗词主旨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还要注意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
8、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词的主旨。 3.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 要读懂诗歌,除了把握关键字词,吃透景、事、情间的关系,还要多留心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四、研题目 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还要细研题目。以选择题为例,首先要审清题干问的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选项,然后对选项从整体到细节,仔细研读,并注意以下问题: 语言理解不当;形象概括不准;技巧确认不对;效果分析牵强;情感态度强加。 解
9、题策略如下:,-15-,例题(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17-,【思考角度】
10、第一步 1.从诗歌的标题看,这首诗是诗人为“醉”中所写的草书而作的“跋”,是补充交代创作的缘由、目的之类的文字。 2.陆游作此诗时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诗人精通书法,尤其擅长草书。诗人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宛如临阵杀敌,蓄势、疾书、书成的整个过程,其踌躇满志的神情,分明表现了其报国杀敌的壮志和高昂的爱国热情。,-18-,3.抓关键字:诗歌的题目中有“醉”字,诗中两处有“酒”字,再加上“无路空峥嵘”五字,可知诗人借“酒”浇“报国无门”之愁。 抓情、景、事:诗中写诗人胸藏五兵,却“无路空峥嵘”,只好以酒为旗,以笔刀为槊,在纸上一番“从天而降”“烛光相射”“驰骋纵横”后,才感觉到痛快。 抓尾
11、联:诗歌的尾联,写诗人在纸上一番“草书”之后,重新把酒临视,顿感有“温酒斩华雄”的痛快,似乎看到了大宋的疆域不再有烽火狼烟。这恰恰反衬了诗人的痛苦。,-19-,第二步,-20-,【答案整合】 D,考法一,-21-,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就是形象。因此,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要注意三个考查角度:
12、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考法一,-22-,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人物形象 题点必备知识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愁、悯农怜农、热爱山川、怀古伤今等。,考法一,-23-,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 1.
13、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考法一,-24-,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三个角度,考法一,-25-,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 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人物性格特征+身份特征+分析。 概说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这些特征。 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考法一,-26-,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典题满分解构 例1诗人的形象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
14、,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考法一,-27-,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 从背景看:由注释可知,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苏轼时知杭州。兄弟相隔千里。从题目“送子由使契丹”,可知写此诗是为弟弟壮行。 从描写看:“云海相望”,“那因远适更沾巾”
15、。虽天各一方,无法送行,但不会“沾巾”,显得乐观。 从意图看:苏轼是豪放派词人,首联中“那因远适更沾巾”表现了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答案整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考法一,-28-,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例2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
16、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考法一,-29-,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 从背景看: 从描写看:“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爱喝酒,行为潇洒;“愁时引睡”“醒来推户寻诗去”“亭角寻诗满袖风”,情趣高雅,沉迷于诗歌创作。 从意图看:作者写的寻诗之人陈居士,也可以理解为写的是诗人自己。 【答案整合】 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考法一,-30-,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即
17、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梅 雨唐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注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素衣:本句是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考法一,-31-,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被贬谪于江南、深夜难眠、满腹忧愁的诗人形象。诗人被贬于永州,内心压抑,字面上说猿啼鸡鸣扰人清梦,实质上是因为自己内心烦忧。
18、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首先要结合诗歌的颔联及注释“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结合颔联中相关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3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景物形象 题点必备知识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群体景物形象。此类试题常常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方面,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3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 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34-,考
19、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 赏析景物形象“三法”,-3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 (1)如果是概括,则抓住主要意象,写清景物特征,再现诗歌展现的画面。可用“诗歌描绘了一幅(特征)的画面”。 (2)如果是分析,则先指出景物或意境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景物(意境)形象常用词语: 活泼、热烈、喧闹、高亢、繁丽、富庶、恬静、幽静、清幽、静谧、明净、宁谧、渺茫、寥落、萧条、冷寂、孤寂、寂寥、辽阔、宏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朦胧、缠绵、幽静、清丽、淳朴、和谐,-36-,考法一,考法二
20、,考法三,重难特训,典题满分解构 例1概括描述画面 (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 找意象,组画面:“平畴”“远风”平坦开阔的田地上,微风从远处吹来;“良苗”“
21、怀新”长势喜人的禾苗,孕育着勃勃生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答案整合】 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3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例2分析意境意象 (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
22、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3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 找意象,组画面:“回万里”“九龙盘”汉江水势浩渺,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 抓特点,联意境:“豁中国”“飞迅湍”气势磅礴,景象阔大 表感情,明作用:开头这样写,下文有“众流安”铺垫,对比反衬 【答案整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4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
23、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湖春日王安国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山献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注争得:怎得。山献崿(yn ):指山峦。 本诗的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怎样的特点?(6分),-4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参考答案 描写寺院香火旺盛,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楼台于夕阳斜照中矗立,酒旗在风中招展;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西湖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诗人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动静结合,描绘出西湖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 解析 诗歌的颔联
24、、颈联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运用工笔刻画来描写景物。“敲茶鼓”,听觉,写声音。“卓酒旗”,视觉,写形象。“吐杂芳”,嗅觉,写气味。“湿”,触觉,写感受。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敲茶鼓”与“破涟漪”是动,其他为静。回答本题先逐句将画面描绘出来,再概括所体现的西湖特点。,-4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事物形象 题点必备知识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和杂诗中的物象,如咏物诗中的松、竹、梅、兰、菊、柳、蝉、山泉、瀑布等。这些形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品格节操和思想感情。,-4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 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4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标版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二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诗歌 鉴赏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