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课件.pptx
《(新课标)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课件.pptx(6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一 实验目的,二 实验原理,三 实验器材,基础过关,四 实验步骤,五 实验结论,六 误差分析,七 注意事项,考点一 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考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考点三 实验拓展和实验创新,考点突破,基础过关,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 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 带来测量每次实验中小车的末速度v,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功与速度 变化的关系。,三、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 带
2、、刻度尺、铁钉等。 四、实验步骤 1.垫高长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1)用1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0; (2)用2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0; (3)用3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0。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v。 4.利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数据绘制W-v、W-v2、W-v3、图象,直到 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五、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外力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Wv2。 六、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的功 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七、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 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 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从而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分布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 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的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考点一 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例1 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 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
4、动, 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 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考点突破,(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 。 (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 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 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的速
5、度。在保证所 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 。,(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做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 的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 成的 (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答案 (1)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2)D (3)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 码(或钩码) (4)CD 解析 (1)计算小车的动能变化需用天平测质量;在计算小车通过的位 移、小车的瞬时速度时都需用刻度尺测距离。
6、(2)只有绳与板面平行时,才能保证小车运动中与板面间的压力不变,才 能保证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变,才能保证平衡摩擦力后绳的拉力等于小车 所受合力,故D正确。 (3)要增加纸带上所打下点的数目,只有减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在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大小车的质量,即在车上增加砝码或钩码。,(4)当将细绳的拉力作为小车所受合力时,需满足几个条件:一是摩擦力 被平衡,二是绳与板面平行,此二者可保证绳对车的拉力等于车所受合 力,但车加速运动时钩码加速下降,钩码重力大于绳上拉力,则只有当钩 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钩码重力与小车所受合力才近似相等,故此 情况可能是由C、D原因造成的。,变式1 “探究功与速
7、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 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2条、3 条、4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 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小 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干电池供电 B.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作出W-vm、 W- 、W- 、W2-vm、W3-vm、的图像,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 的关系
8、,(2)如图所示,给出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 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 1.48 cm,BC=1.60 cm,CD=1.62 cm,DE=1.62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 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 m/s。(结果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答案 (1)CD (2)0.81 解析 (1)打点计时器必须用交流电源,A项错误;实验仪器安装时,必须 平衡摩擦力,B项错误;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C项正 确;根据所得数据分别作出橡皮筋所做的功W与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或 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的平方、立方等图像
9、,找出合力做的功与物体速度 变化的关系,D项正确。 (2)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 = m/s=0.81 m/s。,考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例2 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 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 “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图1,(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 (选填 选项前的字母)。 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 B.改变小车的质量 在不挂重物且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
10、,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 A.计时器不打点 B.计时器打点 (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 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 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 x2、x3,如图2所示。,图2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打B点时小 车的速度v= 。 (4)以v2为纵坐标,W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v2-W图 像。由此图像可得v2随W变化的表达式为 。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
11、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 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 。图3,(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 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 。图4,答案 (1)B (2)A B (3)mgx2 (4)v2=kW,k=(4.55.0)m2s-2J-1 质量 (5)A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动能定理”实验。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 (2)把长木板右端垫高,利用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摩擦力和其 他阻力;在不挂重物且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小车沿斜面能匀速运动,表 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3)W=
12、Fs=mgx2,vB= = 。 (4)由图知,图线为一条纵截距为零、斜率k=(4.55.0)m2s-2J-1的直线,其 表达式为v2=kW。 根据动能定理W= mv2得v2= W,故斜率k= ,与质量有关。 (5)根据功能关系有W= (M+m)v2,所以v2= W,v2W,图A正确。,变式2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 系”实验。平衡摩擦力后,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 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的相邻计数 点A、B、C、D、E、F。实验时小车的质量为0.390 kg,小车受到细绳 的拉力为0.40 N。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
13、3位有效数字),甲 乙,(1)小车从O到E,合力做的功W= J;动能变化量Ek= J。 (2)实验中该同学发现W略大于Ek,其主要原因是 (写 出一条即可)。,答案 (1)0.188 0.180 (2)小车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带阻力等),解析 (1)合力做的功W=FxOE=0.446.910-2 J0.188 J 动能的变化量Ek= m -0= 0.390 J-00.180 J (2)虽然平衡了摩擦力,但是每次运动中空气或纸带的阻力做负功,所以 W略大于Ek。,考点三 实验拓展和实验创新,例3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固定并调整斜槽, 使它的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20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第五 实验 探究 动能 定理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