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科学探究课件.ppt
《山西省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科学探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九科学探究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九:科学探究,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中考课标导航】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能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能依据猜想设计出验证的方案。 2、认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设计实验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推理和判断,能从不同角度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4、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专题应对攻略】 一、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作出合理猜想或假设。收集证据并设计验证方案。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交流与讨论。 二、 中考
2、化学科学探究题题型分类 常见题型有反应进行程度探究、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变质探究、物质成份探究、废液探究、哪种粒子发生反应的探究、对比实验探究等。,专项潜能挑战 一、废液探究 解题技巧 1. 一种思路是:,列出所有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信息,对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物质共存原理分析一定存在、可能存在、一定不存在的各种情况。,2. 另一种思路是:列出原始各物质中的阴、阳离子,通过离子共存原理分析能共存的和不能共存的离子。能共存的离子一定有,不能共存的离子看哪种过量,最后通过阴、阳离子组合出一定存在的物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3. 废液处理: (1) 酸性废液一般采用加适量熟石灰充分反应后再排
3、放,如果题中是加过量物质,就采用加石灰石的方法。 (2) 碱性废液一般采用加适量的稀硫酸处理。 (3) 重金属Cu2+采用加足量Fe粉或适量熟石灰处理。,经典例题解读 例题1、(2018北京东城一模)甲、乙两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C中(如图),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1)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剩余的反应物是 (填“HCl”或“Na2CO3”)。 (2)烧杯C中的溶质有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ANaCl、Na2CO3 BNaCl、CaCl2 CNaCl DCaCl2 【方法点拨
4、】对于废液成分探究的一般方法:首先分别判断各自实验结束后得到的废液是什么成份,然后再结合废液混合后出现的现象,利用物质共存原理分析里面所含成分的各种情况。,Na2CO3,ABC,【解析】 (1)A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B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CaCl2+Na2CO3= CaCO3+2NaCl 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C中后沉淀增多,说明 C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CaCl2+Na2CO3= CaCO3+2NaCl 分析可知A试管中Na2CO3过量,B试管中CaCl2过量;,(2)依据两个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出所有的反应物
5、和生成物(气体和水除外)进行共存分析: 能共存的是NaCl,说明一定含有NaCl;由于废中有CaCO3沉淀,说明一定不含HCl,不含HCl就可能存在Na2CO3 ,CaCl2也是可能存的; 综合上述分析,烧杯C中溶质中NaCl为一定有;Na2CO3、CaCl2为可能有,但二都又不能共存,CaCO3不于水,故烧杯C中的溶质有可能是ABC三种情况。,专项潜能挑战:,1.(2017崇左市)某兴趣小组为了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上述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2)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继续探究】实验
6、结束后,小组的同学将A、B、C、D四组实验八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分析讨论】 烧杯中能跟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有 种(酚酞除外)。,CD,_Ca(OH)2+Na2CO3=CaCO3+2NaOH _,_4_,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组的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证明含有该溶质。 【拓展延伸】小组的同学把D组实验方案中的二氧化碳换成二氧化硫,达到同样实验效果。二氧化硫跟氢氧化
7、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 、CaCl2,_NaOH、,Ca(OH)2 、 Na2CO3 _,_HCl _,_有气泡产生 _,_Ca(OH)2+SO2=CaSO3+H2O,2(2018山西)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 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上
8、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或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_H+(或氢离子),【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_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合理即可),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合理即可),【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
9、对方案一提出质疑, 他的理由是。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合理即可),Na+、 Cl-、OH-、CO32-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_,稀硫酸(或稀盐酸/酸)(合理即可),二、反应进行程度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探究),解题技巧,解题的一般思路是:,依据发生的化学反应作出猜想,(可溶生成物一定有,可溶反应物可能有)分析猜想中
10、的物质成份(一定存在的和可能存在),找出需检验的物质和所用试剂(检验可能的物质或离子),设计出合理的验证方法。,例题2:(2017鄂州)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 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 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 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 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猜想三:,NaOH + HClNaCl + H2O,可能是NaCl和HCl,【进行实验】,溶液不变色,有气泡产生,【方法点拨】这是一道
11、反应进行程度的探究。建议从科学探究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检验反思提高”上进行引导解题。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问题作出合理假设。分析可能存在物质和离子,选择相应的试剂加以检验,依据现象得出正确结论。,解析:(1)正确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NaOH + HCl NaCl + H2O (2)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NaCl一定有,反应物NaOH 或 HCl可能有,作出三种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猜想三:可能是NaCl和HCl,(3)分析三种猜想可知,一定存在物质NaCl,可能存在是NaOH 或 HCl,说明需要检验的物质是NaOH 或 HCl,能够检
12、验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检验的是氢氧根离子。结论是猜想一不成立,说明不含有氢氧根离子,因此答案为为无明显现象;滴加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检验氢离子。结论是猜想三成立,说明含有氢离子,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现象即为有气泡产生。,专项潜能挑战:,1.(2018自贡)实验室中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3)作出猜想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
13、 (填化学式)。,_HCl_,(4)【实验与结论】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确的。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 (填“能” 或“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理由是 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你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剂是 ,实验时装有废液的试管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不能,HCl也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_紫色石蕊溶液,_无色溶液变红_,2.(2018咸宁)咸宁市某校2018年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进行实验】,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
14、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把c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2CO3和NaOH 猜想二:NaOH 猜想三:(提示:Ca(OH)2微溶于水) 【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NaOH和Ca(OH)2,BaCl2或Ba(NO3)2(合理即可) 。,写出上述白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同学们还对a试管反应后的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BaCl2 + Na2CO3 = BaCO3 + 2NaCl或 Ba(NO3)2 + Na2CO3
15、 = BaCO3 + 2NaNO3 (合理即可) 。,a试管中的废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反思与交流】a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应向废液中加入 (写化学式)后再排放。,Ca(OH)2或CaCO3或CaO,三 、物质变质的探究 解题技巧 解题的一般思路是:,依据是否发生的化学反应作出猜想(没有反应即没有变质,发生反应即发生变质,发生反应又分为反应物完全反应和部分反应即全部变质和部分变质),分析猜想中的物质成份,找出需检验的物质和所用试剂,设计出合理的验证方法。,经典例题解读,例题3:(2017百校)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取
16、用固体氢氧化钠后,忘记了盖试剂瓶的瓶盖,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片状固体上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同学们对这些白色粉末展开了探究。 问题一: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氢氧化钠固体变质 作出猜想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 + CO2 = Na2CO3 + H2O,【进行实验】,【分析思考】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有,问题二:如果变质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产生大量气泡,Na+ 、H+ 、Cl-,【进行实验】,【反思与评价】氢氧化钠应 保存。,CaCl2(合理即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密封,【方法点拨】变质问题探究首先要知道变质的原因及变质后的
17、物质是什么,再根据变质程度分析出各种情况中所含有的成分,然后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方法加以确定即可。,【解析】NaOH变质发生的反应是:2NaOH+CO2=Na2CO3+H2O,依据反应作出猜想:没有变质成分为NaOH;全部变质成分为Na2CO3;部分变质成分为Na2CO3和NaOH。,分析猜想中的物质成份,清楚需检验的物质是Na2CO3和NaOH。检验Na2CO3所用试剂是酸(如足量稀盐酸)或碱(如一定量澄清石灰水)或盐(如一定量CaCl2溶液)。由于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所以检验NaOH时先加足量CaCl2溶液除去碳酸钠,再加几滴酚酞溶液。 设计出合理的验证方法:检验没有变质实际上是检验不含Na2
18、CO3;检验全部变质是检验不含NaOH;检验部分变质是检验既含Na2CO3又含NaOH。,专项潜能挑战:,1.(2018桂林)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讨论。 【猜想与假设】 猜想I: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 II: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III:白色粉末是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_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_,(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肯定不成立。 (2)若操作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产生。
19、其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II _,_2NaOH+H2SO4=Na2SO4+2H2O,(3)适合操作的X溶液是 (填字母序号)。A. CaCl2溶液 B. Ca(OH)2溶液 C. Ba(OH)2 溶液 D. Ca(NO3)2溶液 (4)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5)请写出操作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 方案一:方案二:,_AD _,烧杯、漏斗、玻璃棒。,取少量溶液D于试管,滴加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 。,取少量溶液D于试管,滴加氯化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合理即可)。,2. (2018泰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
20、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 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 (1) 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 (2) 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3) 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21、】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_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 _。,【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探究II】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2019 中考 化学 复习 专题 科学 探究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