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件.ppt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一篇专题重难突破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五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考纲考情,系统构建,考向突破,微专题,考纲考情 明确目的把握考向,系统构建 知识重组整体提升,考向突破 精研高考综合提升,考向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真题回顾,(2016全国卷,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如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思路点拨: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半
2、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由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中部为南北走向的山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分析。山脉呈南北走向主要影响东西坡的降水,地形的垂直差异主要影响气候要素中的气温。,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思路点拨:第(2)题,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说明该地区适宜动物生存的条件恶劣,主要从气温低,食物少,生存空间小及生存环境差等方面分析。,答案:(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
3、,生存条件恶劣。,(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思路点拨: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甲地靠近河流,是鲑鱼沿河流而上的必经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有森林,便于隐蔽;同时关注时间“8月”为北半球夏季,甲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答案:(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考向透析,1.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因素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
4、区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因素中的主导性因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受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
5、用 (2017全国卷,8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回答(1)(2)题:,(1)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海域自西向东浮游植物密度递增,是由于夏季河流水体含沙量大,抑制了西部浮游植物的生长,故西部浮游植物密度小于东部;河口地区水体营养盐应优于东部地区,故不是导致夏季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该海域太阳辐射和
6、洋流流向差异不大。,答案:(1)C,(2)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析:第(2)题,与夏季相比,冬季该海域水温较低,营养盐较少,故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同时,由于冬季河流含沙量小,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更靠近河口,故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2)A,命题角度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18四川雅安三模)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
7、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如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 ) A.东侧 B.西侧 C.北侧 D.南侧,解析:第(1)题,湖泊干涸的部分说明水域较浅,图中艾比湖西北部为干涸湖区,故湖水最浅的位置是西侧。,答案:(1)B,(2)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 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解析:第(2)题,湖水由淡变咸主要原因是湖水变少了,稀释作用减弱,导致盐分比
8、重增大。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人为原因主要是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导致入湖的河水变少,故A、B、D项都有关。艾比湖湖水为咸水,不能直接引湖水灌溉,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2)C,(3)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是( ) 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风沙加剧,影响交通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重 A. B. C. D.,解析:第(3)题,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湖水水量减少,蒸发量减少,则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正确;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会变坏,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正确;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会使
9、盐渍化和沙化加重,风沙加剧,进而影响交通,正确;湖泊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加重,错误。故选A项。,答案:(3)A,考向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真题回顾,(2017全国卷,1、3)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回答(1)(2)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思路点拨
10、:第(1)题,抓住关键信息:空间我国东部;时间“3月25日” 春季;其他特征:“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要绿未全绿落叶阔叶林。,答案:(1)B,(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思路点拨:第(2)题,常绿灌木栽种范围很明显受气温的限制,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可能会致使植物冻死,栽种范围应该小。而降水、光照、土壤等虽然可以影响植物的分布,但不是主要自然因素。,答案:(2)A,考向透析,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11、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2018天津卷,13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 城市。,答案: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解析:新库兹涅茨克市纬度较高,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纬度较低,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还可以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该地地势高差大,高海拔的地区可以种植温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一篇 专题 突破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规律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