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6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湘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6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规范练36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湘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规范练 36 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高考题组(2017 全国卷,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 13 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 2 000 毫米 B.约为 2 000 毫米C.约为 210 毫米 D.远小于 210 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
2、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 1.C 2.A 3.B解析 第 1 题,由材料“闭合流域”可判断该流域水循环的支出是蒸发,收入是降水。由题目“盐湖面积多年稳定”可知,盐湖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保持平衡,因盐湖“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故蒸发量与之相当。第 2 题,潜在蒸发量与气温和风力有关,而实际蒸发量受控于潜在蒸发量和本区域的储水量,储水量最小的区域,实际蒸发量最小。受地形地质的影响,坡面处储水量最小(坡面坡度大,基岩较致密,使地表水和地下水较其他三个区域水量小),因此 A 选项最符合题意。第 3 题,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以使得盐湖以外区域水分截流增多,实际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
3、少,盐湖面积萎缩,B 选项正确;湖泊蒸发量不会增多,反而会因为湖泊面积萎缩而蒸发量减小,因此可排除 A 选项;由材料“盐度饱和”可知湖水盐度不会增大,可排除 D 选项;生物在盐度饱和的湖泊中难以生存,也2就是说盐湖中生物极少,即使营养物质增多也不会出现危害生物生长的富营养化,因此可排除 C 选项。(2015 四川卷,1112)贝加尔湖湖面每年 15 月封冻,冰厚可达 90 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完成 45 题。4.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5.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
4、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答案 4.D 5.C解析 第 4 题,考查地理环境对温度的影响。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太阳辐射弱,昼长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是其冬季结冰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湖面中心水体比边缘深,储存的热量更多,因此湖面中心结冰要晚于边缘,故 B 项错误。贝加尔湖位于山谷中,气温较高,会导致冰层较薄,故 C项错误。贝加尔湖南北跨度较大,北部比南部纬度高,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低,因此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故 D 项正确。第 5 题,考查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水体结冰时会释放热量,则气温不会降低,故 A 项错误。融冰时要从周边
5、环境中吸收大量热量,则气温不会升高,故 B 项错误。水体的比热容比陆地大,吸热和放热过程更加缓和,因此减小了气温年较差,故 C 项正确。冰层的覆盖使大量的湖水蒸发被极少的冰层升华所替代,不会增加空气湿度,故 D 项错误。模拟题组3(2018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图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达 150 毫米左右,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 天,积雪深度可达 20 厘米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下图示意某沙漠。据此完成 67 题。6.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该沙漠腹地植被生长的水分来源主要为( )A.地表径流 B.地下水C.大气降
6、水 D.高山冰雪融水答案 6.A 7.C解析 第 6 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为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但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 100160 天,积雪深度可达 20 厘米以上。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沙漠土壤含水量在春季达到最大,A 正确。第 7 题,根据材料信息,该区域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盆地的中央且为沙漠,蒸发旺盛、下渗强烈,所以无地表径流,A 错误。沙漠地区的地下径流水位也较深,很难被植被利用,B 错误。高山冰川融水主要在盆地四周,由于水量较小,且消耗(增发、下渗)较大,不可能补给给沙漠腹地地区,D 错误。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达 1
7、50 毫米,可知植被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C 正确。科尔沁草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气候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大量汉族人口迁入,下图为科尔沁草原示意图。据此完成 89 题。48.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乱砍滥伐C.过度放牧 D.过度垦殖9.下列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 B.禁止放牧C.跨流域调水 D.生态移民答案 8.D 9.D解析 第 8 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农牧交错带,由于汉族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第 9 题,该地位于半湿润到半干旱的过渡区,大量植树造林会加剧当地生态缺水,A 项错;该
8、地为宜农宜牧区,应该合理放牧,B 项错;跨流域调水只能缓解沿线地区的荒漠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的荒漠化问题,C 项错;汉族人口大量迁入加大了环境压力,生态移民可以从根本上治理该地的土地荒漠化,D 项正确。黄河临河段地处河套平原,河床宽浅,河道横向变化幅度大。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示意 19882014 年黄河临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 1011 题。510.20062007 年该河段( )A.流速增快 B.输沙量增大C.结冰期延长 D.径流量变小11.2001 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的主要原
9、因是( )A.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大B.上游流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C.上游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加强D.宁夏平原灌溉引黄河水增多答案 10.D 11.C解析 第 10 题,由材料可知,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读图可知,2006 2007 年,该河段左岸侵蚀减弱,右岸淤积增强,说明外力以淤积为主,径流量变小。第 11 题,读图可知,2001 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是由于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变小所致,极有可能与上游地区修建水库或者植被恢复有关。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十一 区域 可持续发展 课时 规范 36 荒漠化 防治 水土流失 湘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