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32019010917.pptx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32019010917.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32019010917.pptx(7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战胜,参与,可凭借,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倒下,驱车追赶,因此,所以,缘故,凭借,把,跟随,服从,听从,代词,代这件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诉讼事件,监狱,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讨伐,攻打,砍伐,参与,中间,空隙,不相连,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轻视,看不起,虚夸,增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名词用作动词,赐福,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在那里。,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用诚心慎重处理。,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第
2、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以实情相报。,/,/,/,/,/,/,战争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而是善于捕捉战机(“齐人三鼓”的时候进攻、“辙乱旗靡”的时候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战争胜利后,分析取胜原因,精辟深刻。,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齐国是侵略国,鲁国进行的是反抗的正义战争
3、(齐师伐我);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选择“齐人三鼓”的进攻时机和“辙乱旗靡”的追击时机;鲁庄公任用能人曹刿,让他亲自参与指挥作战。,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善于纳谏。,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取胜而不知胜因。可见鲁庄公是一个目光短浅,鲁莽草率,急躁冒进的人。,文章在论战过程中体现一种战略战术,重在“论”上,而非战争本身,因此“曹刿论战”更合适。文章通过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曹刿,所以作
4、为文章之眼的题目对人物也应有所体现。,参与,实情,代指“狱”(案件),到,达到,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这样就可以了。,对话(语言),衬托(对比),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善于听从意见;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于谋略。,【参考译文】长勺之战,曹刿问鲁庄公(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它。”曹刿回答说:“这就可以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慧即使有所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身高,光艳美丽,谁,方圆,所受的蒙蔽,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间或,偶尔,满一年,认为,朝见,朝拜,赶上,比得上,谁,同“熟”,仔细,认
5、为美,漂亮、好看,早晨,朝见,朝廷,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指这种情况,比,到,在,土地方圆,地点,处所,国君左右的近侍之臣,方位词,第二天,今天的下一天,文中指“议论”,无贬义,诽谤,讥讽,照,偷偷地看,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名词作状语,当面,使动用法,使听到,名词作动词,穿戴,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6、/,/,/,/,/,/,/,/,/,切身经历,齐王纳谏,妻子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即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弊;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
7、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启示: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应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驱车追赶,第二次,倒下,指责,即使,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受蒙蔽
8、,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达到,疾行,指迅速逝去,修养,放纵懈怠,学习,学业,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结构助词,的,来,用来,志向,立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轻薄,危险,不安全,懈怠,速度缓慢,有才德的人的品行,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
9、情。,放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俭”意为约束、不放侈,修养的是人外在品质,使人“淡泊”,最终使人“明志”;“静”指宁静专一,修养的是人的内在品质,使人“宁静”,最终使人“致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成才需要具有三个条件:(1)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
10、成学”;(2)学习,“才须学也”;(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学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志和惜时又是学的前提和基础。,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年老后后悔。,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修养,最终,达到,实现,全,都,等到,到了,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取得学业成功。,(我)没有经营其他的产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略。,有清廉的智慧(清廉):高风亮节,不谋私利。从言家事中看出,身为蜀国丞相,他却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有教育的智慧
11、(懂得教育或善于教育):“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可见诸葛亮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却对下一代谆谆教诲,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导子女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 有学习的智慧(善于学习或不断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深谋远虑,也是日积月累的学习而达到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参考译文】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经营其他的产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2019 年中 语文课 文言文 复习 课件 32019010917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