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1记叙文阅读第1节记叙文阅读(一)复习课件20190110333.pptx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1记叙文阅读第1节记叙文阅读(一)复习课件20190110333.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1记叙文阅读第1节记叙文阅读(一)复习课件20190110333.pptx(4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节 记叙文阅读(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典例一(2018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1分) 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它不但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笔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捡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
2、人,“叭”地将罐儿踢得老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歪儿!,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个子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腿也几乎长一截,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谁也甭想逃脱我的追逐。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叭”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脱了轨的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冲出来,
3、一脚把罐儿赐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
4、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 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互相都能感到对方急促的心跳,这
5、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文章解构 全文线索: “我”对歪儿的情感变化。 层次划分:第一层(第 段),歪儿爱玩游戏,却因受到我们 的捉弄,被母亲禁止参加游戏。 第二层(第段),歪儿扔下他的罐子,回到了我们中间,在大家的关心下,他变得快乐开心。 主要内容:文章叙写了歪儿坐庄、歪儿被母亲打骂、歪儿扔下铁罐、歪儿回到我们中间受到关照等事件,同时也交代了“我”对歪儿由戏弄到关心的
6、情感变化过程,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双充满快乐的、动人的眼睛,只要生活中充满了爱 和关怀就能点亮它。 人物形象:歪儿身体瘦弱,有点残疾,但是心地善良,性格纯真。,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品析词语表达效果(2018/2011考) 【得分技巧】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方面入手。分析词语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点明文章主题的作用。 2.从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方面入手。即先要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气氛;如果是人物,写出了人物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什么形象。 3.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注意
7、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如朱自清背影中有“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句中的“聪明”一词就是褒词贬用,作者当时没体会到父亲的爱,因此自责。,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4.从修辞的角度入手。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就不能忽视在修辞方面的作用。如比喻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把物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人的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答题步骤第一步:定位。认准词语属于以上哪种类别,找到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第二步:分析。对已“定位”的加点词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如动词的作用是准确生动地描写了做某
8、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人物某种情感;形容词的作用是生动描写了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 第三步:糅合。弄清各类词语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综合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运用拟人修辞,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了济南的冬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语句的还原。要还原的句子在文中一般
9、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一定要联系语境。所给句子“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强调了“我”“内疚”的感受,说明前面歪儿肯定做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歪儿自己不去玩踢罐子游戏,却把他的罐子偷偷地扔下楼,联系前文描写“我”捉弄歪儿的文字,可知“我”的内疚是有理由的。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儿”。鉴于此,所给句子放到【丁】处较为合适。 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变式训练 1.结合语境,在第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参考答案:“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2.(考点一)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10、4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解答时,一般从修辞、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第(1)句中加点的词“飞”陈述的对象是“我的心”,运用了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所给句子的后一句“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联系该句来看,不难揣摩“飞”字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第(2)句中的加点词“宁愿”出现三次,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这三个“宁愿”是对前句“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所作的具体描述,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联系后文可知,这样写也表达了歪儿对友谊的渴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参考答案:(1)运用夸张(或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
11、切心情。 (2)运用反复(或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之情。(4分,每小题2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变式训练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请说明理由。 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呆呆)站了一会儿才散。 参考答案:不可以。“默默”在这里的意思是“不说话、不出声”,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当时愧疚的感受。“呆呆”的意思是“发愣”,常用来形容人物沉浸于某种境界之中的样子。两者意思差别较大,所以不能替换。,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分析句段作用(2018考) 【得分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句段
12、本身。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句段本身,这是做题的第一个环节。通过阅读,明确作者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另外,要注意句段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出特点。 2.抓住位置特点。要注意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开头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埋下伏笔等。中间段: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等。结尾段:总结上文、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感情、照应文题、呼应开头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3.审清题干要求。审题要关注三点:句段位置、答题方向、暗示性语言。其中“答题方向”最重要,如笼
13、统地问有何作用(妙处或好处)或为什么要从写起,这是综合问,需要从内容、结构、情感、表达等多个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只需从结构的角度作答。另外,注意题干的暗示性。如:文章第二段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该题干暗示了一个信息:插入。由此自然明白“插入”起到“补充或解释”的作用。 答题模式该段叙写了(内容),运用了手法,在结构上,在内容上,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3.(考点二)第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4分)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分析语段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第段属于中间的段落,中间的段落一般在结构上有承上启
14、下的作用。单句之所以成段,是为了突出强调语句的内容。前文写歪儿受了我们的捉弄被母亲打骂,并且被禁止玩游戏,“我”为此感到内疚,歪儿又回到了我们中间,大家自然会“释然”,会“惊喜”。作者用“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单独成段,就强调了这一感受。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 突显了大家对歪儿回来的释然和惊喜之情(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变式训练 3.请分析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段画波浪线语句从听觉角度写“我”踢罐电报的迅猛威风,与歪儿捡罐时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我”对歪儿的戏弄,为下文“我”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4.第段画线句子在段中有什么
15、作用? 参考答案:总领第段内容。,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筛选整合信息(2018/2016/2015/2014/2013考) 【得分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就记叙文来说,文章主旨我们一般可从开头句或者结尾句处获得。要理清文章的脉络,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段,在某几段,散见于全文。 3.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信息区
16、域的一个或几个段落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对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进行整合。整合方式有两种:一是合并同类项,二是分点列写(看分答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4.(考点三)第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理解与概括内容的能力。“变化”的内容可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是“我”和同伴对歪儿的态度,
17、一是歪儿自身的转变。我们不妨理一理事件,找出相关语句,然后进行综合概括。文中表明大家态度变化的句子有“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表明歪儿变化的句子有“歪儿一屁股坐在地上,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我忽然见他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根据这些语句,可知大家对歪儿的态度是由捉弄、讥笑到关爱、保护,歪儿的变化是由孤独、痛苦到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满足。 参考答案:大家对歪儿由捉弄、讥笑到关爱、保护;歪儿由孤独、痛苦到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满足。(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变式训练 5.文章
18、结尾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歪儿的眼睛是如何被“点亮”的。 参考答案: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理解或拟写标题(2018/2013考) 【得分技巧】 考向1:拟写标题 (1)用文章的线索作为标题,如我的叔叔于勒。 (2)用文章的核心人物作为标题,如孔乙己。 (3)用文章的核心事件作为标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4)用文章的情感作为标题,如藕汤里的母爱。 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2019 年中 语文 部分 专题 记叙文 阅读 复习 课件 20190110333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6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