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四讲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跟踪训练820190219396.doc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四讲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跟踪训练82019021939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四讲地壳的运动规律专题跟踪训练820190219396.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跟踪训练(八) 第四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8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12题。1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浩瀚沙漠 B冷湿沼泽C温暖浅海 D长寒苔原解析 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根据图例,图中乙是石灰岩,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温暖浅海,C 对。浩瀚沙漠、冷湿沼泽、长寒苔原环境下,不能沉积形成石灰岩,A、B、D 错。答案 C2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C块状山地 D地堑解析 图中山地的岩石与两侧岩层不同,有断层分布,相对两侧岩体上升,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块状山地,C 对。不能体现
2、出背斜、向斜构造,A、B 错。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下沉,D 错。答案 C(2018安徽省 A10 联盟高三开年考)壶穴又称“瓯穴” ,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 34 题。23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 读材料可知,壶穴又称“瓯穴” ,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说明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
3、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故选 B。答案 B4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C乙甲丙 D乙丙甲解析 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乙图壶穴如“碟”型,甲图壶穴如“”倒型,丙图壶穴如“锅”型。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故选 C。答案 C(2018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质量检查)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下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 200 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
4、现进退。读图回答 56 题。5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 )A岩体沉降差异 B流水侵蚀差异C物质堆积差异 D火山活动差异3解析 材料显示大同盆地为断陷盆地,因此主要是内力作用而成,故 A 正确。流水侵蚀差异与物质堆积差异为外力作用;火山活动差异主要体现在强、弱等方面,图中未反映。故 B、C、D 错误。答案 A6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解析 读图可知,在古湖南、北两侧均有断层以及地壳的上升运动,在湖的南侧还有河谷,因此地壳运
5、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是古湖消失的主要原因,故 C 正确。数万年前地球为寒冷期,即冰河期,一万年前为暖期,但水源封冻不会导致湖泊干涸、甚至消失。故 A、B 错误。由“含火山灰的湖相沉积层”等信息可知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没有掩埋湖泊,故 D 错误。答案 C(2018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如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据此完成 78 题。7土林一般形成于( )A高原塬面 B石灰岩台地C谷地或盆地 D山顶解析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
6、地貌。厚厚的土层在低洼处沉积作用形成,再被流水侵蚀形成土林,所以土林一般形成于谷地或盆地,C 对。高原塬面流水侵蚀弱,A 错。石灰岩台地形成的是石林,B 错。山顶流水侵蚀作用弱,D 错。答案 C8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A流水侵蚀作用 B物理风化作用C重力崩塌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一个个土柱,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A 对。位于湿润地区,风力不是主要外力,B、D 错。重力崩塌作用影响小,C 错。答案 A(2018南昌市莲塘一中、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三联考)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
7、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910题。 9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 )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A BC D解析 根据甲处沉积物粒径大小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由小到大,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自然地理 规律 第四 地壳 运动 跟踪 训练 820190219396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