鞅变法2_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90128310.doc
《鞅变法2_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901283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鞅变法2_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90128310.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预习导引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1.重点:商鞅变法的背景。2.难点:商鞅两次变法的作用。知识点一 大变革时代1政治上(1)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逐渐瓦解了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2)随着土地的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3)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变法。2经济上(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2)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瓦解,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3思想上“百家争鸣”
2、(1)概况 儒 家 的 代 表 人 物 之 一 荀 子 认 为 要 “制 天 命 而 用 之 ”。 墨 家 主 张 “兼 爱 ”、 “非 攻 ”、 “尚 贤 ”。 法 家 主 张 “以 法 为 本 ”, 认 为 除 国 君 外 , 都 要 受 法 律 的 约 束 。 )(2)影响: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知识点二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必要性:为改变秦国的落后状况,实现富国强兵。2可能性(1)秦国统治者热衷于改革秦献公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迁都栎阳,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秦孝公进一步进行社会改革,向全国发出“求贤令” ,吸引各方有识之
3、士。(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知识点三 强国之术21主要目的:实现富国强兵。2中心环节: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 。3主要内容阶段 内容(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赋役;凡从事工商业或做事懒惰而致家贫者,罚没官奴;严禁私贩粮食,提高对商人的收税标准;以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百姓来秦国开荒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 年)(3)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军功越大,爵位越高;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对私斗者,按罪处罚(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4、(2)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3)统一度量衡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 年) (4)“塞私门之请” ,移风易俗:禁止请客行贿之风,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推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共居误区警示 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的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3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史料探究】史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用的牛形酒容器史料二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5、。诗经小雅北山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史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思考(1)根据史料二,指出生产关系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史料一说明其原因。(2)史料三体现了什么主张,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案 (1)变化: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渐趋确立。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主张:变法图强。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史论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经济上(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地主经济不断发展。2政
6、治上(1)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奴隶主贵族逐渐没落。4(2)诸侯之间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战乱不断,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3)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时代潮流。(4)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掌握政权。3思想上私学兴起,流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尤其是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主题二 商鞅变法的内容【史料探究】史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
7、论,不得为属籍。史料二 全国划为 41 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答案 (1)实行什伍、连坐法制度;奖励军功,按军功给予奖赐;重农抑商;推行县制。(2)趋势: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从分裂走向统一。【史论归纳】商鞅变法对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 、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8、。(3)“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5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以下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是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B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C是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D是文化科学空前繁荣时期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可知 B、C、D 仅是对某一方面特征的概括,不是阶段特征。只有 A 全面地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2 吴子载:“
9、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 )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 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 BC D答案 D解析 “政严” “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尚武精神充斥。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直接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答案 A解析 直接出发点即直接目的。秦孝公任
10、用商鞅实施变法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4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6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C实行连坐制度 D按军功授爵答案 D解析 贵族的利益有两种:一是政治特权;二是经济特权。从题目要求的“直接损害”来看,能损害贵族利益的只有 D 项。5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剽悍 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法 _1 治世 一道 不必 人民 选修 120190128310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