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测试.docx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 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 年前)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8 湖南衡阳一模)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秦 6 位 两宋 121 位西汉 47 位 明 4 位唐 182 位 清 0 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2.(2018 陕西榆林高三模拟)下表是明清时期土司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规定。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科举制( )时期 规定明朝初期当谕诸酋
2、长,凡有子弟皆令入国学受业,使知君、臣、父、子之道,礼乐教化之事明朝后期凡土官嫡子许入附近儒学,并明令保护土著士子入学、充贡和应举,不准他处士民冒籍康熙时期土司子弟愿习经书者,准许就近府、县入学考试A.利于维系民族间的和谐B.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客观性C.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D.消除了民族间的文化差距23.(2018 广东惠州高三一模)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 年)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来自翰林院4.(20
3、18 辽宁大连高三一模)清朝对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创新。入关前到清初实行八旗制;清代前、中期实行以八旗驻防制为主体、多种体制并存的管理体制;晚清时期则普遍设立州县,最终建立行省体制。清朝东北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反映了( )A.满汉民族关系十分融洽B.专制皇权高度强化C.“大一统”思想不断发展D.地方治理困难重重5.(2018 天津和平高三一模) 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也是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 500 年前出游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
4、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C.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D.沉重的人口压力6.(2018 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三诊)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一规定客观上推动了( )A.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的巩固C.激发工匠生产积极性 D.商品经济的发展7.(2018 山东聊城高三二模)乾隆嘉定县志载,“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这表明,当地( )A.经济结构发生
5、重大变化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D.男女分工集体协作38.(2018 安徽宣城高三二调)有学者在研究 16 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A.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B.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C.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D.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9.(2018 河北唐山一模)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 )A.突出人性 B.冲击理学C.服务市民 D.维护专制10.(2017 江苏东台高三
6、 5 月模拟)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B.“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11.(2018 天津和平高三一模)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
7、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12.(2018 河南适应性考试一)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直截简明,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明中期以后迅速传播开来。这说明( )A.经济生活影响市民价值取向B.心学已经取代了程朱理学C.心学适应君主专制强化需要4D.科举制推动了心学的传播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13.(2018 海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
8、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自清张廷玉等明史宰辅年表一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要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
9、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1)据材料一,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8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12 分)514.(2018 福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齐桓公当政时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官,“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中国 古代文明 演进 历程 辉煌 衰落 明清 1840 年前 测试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8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