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pptx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核心目录,考向目录,魏晋、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1368年 元朝灭亡)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从初步发展到全面繁荣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隋唐 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 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此时中国处于世界领先的 位置。,1.政治 (1)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世家大族 垄断仕途。 (3)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2.经济 (1
2、)农业:北魏实行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受田的农 民必须交租、调和服役,土地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庄园经济占 主体地位。 (2)手工业: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3.思想文化 (1)思想: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起,魏晋南北朝 时期佛道盛行,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 农业科学著作。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 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1.政治 (1)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该制度确立并得以
3、完善,分割了相权,加 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通过考试选官取代了按 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地方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二级制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唐 朝后期地方设置节度使,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隋唐时期(581907年),2.经济 (1)农业: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将中国的耕作技术推向成熟;出 现了筒车。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草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3.文化 (1)思想: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的局面。 (2)科技: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
4、军事;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3)文学艺术 诗歌: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 杰出代表;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绘画: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 送子天王图。 书法:风格多样,楷书和草书最为盛行。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张旭、怀素等。,1.政治 (1)宋代: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置知州、通判、转运使,分割地方的行政 权、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 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造成“三冗”“两积”的局面。王 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
5、局面,但最终失败。 (2)元代: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并直辖河北、山西、山东 等地;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 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三、宋元时期(9601368年),2.经济 (1)农业: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关系 有了较大发展,自耕小农进一步衰退。 (2)手工业:宋代制瓷业发展,出现五大瓷窑;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 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城市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坊市制度被打破,出现繁 荣局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 许多大港口。 (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
6、浙地区成 为我国的经济重心。,3.思想文化 (1)思想:理学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主 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 陆九渊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伦理体系。 (2)科技 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进一步完善并西 传。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是古代四大农书之一。,(3)文艺 文学: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杂剧 兴起,表明中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绘画:文人山水画兴起
7、;风俗画描绘市井生活,代表作是清明 上河图。,1.(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由御史 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以匡正君 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 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 ) 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意在考查历史解释素 养。言谏制度不能实现对皇权的有效制约,且材料对此项内容没 有体现,A项错误;言谏制度的衰落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无关, B项错误;言
8、谏制度并不以监察百官为职能, D项错误;言谏制度的 消亡过程体现了对专制皇权制约力度的衰弱,言谏制度与专制皇 权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C项正确。,答案 C,2.(2017黑龙江哈师大附中四模)宋仁宗年间,“刘保衡鬻卖房产 案”曾给嘉祐政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三司使张方平因贱买了 商人刘保衡的房产,遭御史中丞包拯弹劾而罢免外放。继任三司 使宋祁因与宰相宋庠为兄弟,又遭包拯弹劾而离职改任。这表明 宋代 ( ) A.回避制度能够有效杜绝官员的腐败 B.官场争斗十分激烈 C.注重通过监察制度来防范官员贪腐 D.文臣注重道德操守,解析 从材料来看,“刘保衡鬻卖房产案”反映出的是宋代官员 任免中一个很重要的因
9、素就是遭到弹劾,而进行弹劾的官员是有 监察职责的,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A项错在绝对化词语“杜绝”; B项和D项不是材料主旨。,答案 C,1.(2018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 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 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 “门下”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 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 )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考向一 魏晋、唐宋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被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答案
10、C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意在考查历史解释素养。 材料中“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关逐渐发展为能够与尚书省、 中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表明丞相权力被分割,丞相参 与决策的权力逐渐被削弱,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提高行政效 率的信息,A项错误;门下省参与决策,其职责不是监察百官,B项错 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宰相仍是权力中心,D项错误。,唐朝和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异同 相同点: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 分为三;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不同点 (1)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了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 进一步
11、分割,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 权和行政权。 (2)最高行政机构: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 下为最高行政机构。,2.(2017江苏单科)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 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答案 C 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题干材料显示,唐代时宰 相的行政级别有所降低,行政权力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皇权进一步 打压了相权,说明君权与
12、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A项 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所述变化并不会极大提高政府的 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中书省、门下省地位提高并不代表其决 策权扩大,故D项错误。,3.(2018湖南衡阳高三二模)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 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 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审查,才能发放有关 部门执行。材料表明古代封驳制度 ( ) A.削弱了君主专制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完全限制了皇权滥用,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意在考查历 史解释素养。从材料中的“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
13、宰相和枢 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可知, 古代封驳制度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C项正确;封驳制度虽 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滥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削弱君主专 制,A、D两项错误;封驳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政策的失误,有 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B项错误。,1.含义:门阀政治是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 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士族 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门阀士族萌发 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东晋末年逐渐衰落。,中国古代的门阀政治,2.兴起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
14、)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 持。 (3)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3.特点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职位。 (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 经济。 (3)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崇尚清谈。,4.评价: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缩小了选官范围,降 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造成大量冗员现象,不利于统治。,5.衰落原因 (1)经济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 系,松弛了宗族血缘纽带。 (2)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文化优势,缩小了士 族与平民的差距。
15、(3)政治上: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4.(2018北京海淀一模)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 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 )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答案 B 题目中提到唐代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作为 墓志署名的现象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大幅减少,这说明世家大 族逐渐没落,再结合唐代科举制的作用可知B项正确。A、C、D 三项与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中国 古代文明 演进 历程 发展 繁荣 魏晋 隋唐 宋元 课件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