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二单元中外近代的改革第7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
《(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二单元中外近代的改革第7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二单元中外近代的改革第7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7 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状况,认识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2.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国情与近代化道路的选择间的关系,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3.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正确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知识点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1.政治:幕府统治下幕府掌管国政,地方由各藩统治,在社会上实行等级制度,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要求改变现状,统治出现危机。2.经济:实行领主土地所有制,并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2、,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3.外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4.国际:1853 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军舰来到日本,以武力叩关,美、英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5.前提:形成了以中下级武士为骨干的倒幕派,倒幕运动兴起,推翻幕府统治,1868 年,明治政府建立。知识点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1.政治上:破旧立新(1)废除藩国,设置都、道、府、县,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2)废除等级身分制,实现四民平等。(3)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2.经济上:殖产兴业(1)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2
3、)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创办国营“模范工厂” ,大力发展民用工业;政府扶植私人企业,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2(3)培养人才,成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3.文化上:文明开化(1)开办学校,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2)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引进技术,派遣人员出国留学,设立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3)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号召人们向西方学习,向文明进军,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4)社会生活各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知识点三 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1.历史作用(1)国内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日本
4、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2)国际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之路,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2.局限性(1)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了工业的发展。(2)军事上:狭隘的民族主义推动日本加入欧美国家瓜分和争夺殖民地的行列,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政治上:确立了天皇专制,藩阀长期垄断政权,人民没有民主权利。(4)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概念阐释】 明治维新是日本在 19 世纪 60 年代受到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进行的改革运动。推
5、行“殖产兴业” ,提倡“文明开化” ,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3【易错提醒】1.“废藩置县”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大日本帝国宪法虽然在形式上确立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但是国家主权掌握在天皇手中,缺乏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3.日本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不同于英、美,英、美是通过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发展的,而日本是通过政府对私人的大力扶植和保护而发展的。【图解历史】 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结构图示】 明治维新的内容主题 明治维新的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 (原始积累)利用
6、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史料二 18681869 年,明治政府发行太政官纸币达 4 800 万两;1873 年开始设立国立银行,到 1879 年达 153 家,促进了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18731880 年的地税改革,又促进了农民的分化,使它们变成廉价劳动力的出卖者;政府还改革封建武士的俸禄制度,实行了士族授产政策等等。4丁菁从经济角度看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之原因史料三 1878 年,日本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份约占 20%多一
7、点,地主经济则不到 18%,个体经济约占 60%,1893 年,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上升到 35%40%,个体经济的比重约占45%左右,地主经济也有所发展,但在比重上则降至 17%以下。吕方和简论明治维新1.史料一马克思的观点是利用国家权力的力量能加速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进程。2.史料二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利用政权力量发行纸币、设立银行、地税改革、改革俸禄制度,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史料三反映了日本国民经济结构中资本主义比重上升,个体经济下降。(1)据史料一概括“原始积累”的核心含义及突出特征。提示:含义:利用国家权力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特征:社
8、会暴力。(2)据史料二归纳日本政府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提示:措施:发行纸币;设立银行;地税改革;改革俸禄制度。(3)有学者认为,在经营工矿企业方面,日本政府不仅起了“助产婆”的作用,而且也完成了一部分“产妇”的工作。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加以说明。提示:说明:提出“殖产兴业”政策;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国营“模范工厂”企业;建设基础设施;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4)据史料三指出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综合上述史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提示:变化: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比重上升。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时而变等。史论归纳明治维新的特点、影响与成功的原
9、因1.特点(1)从改革领域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5(2)从改革方式上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并注重更新改造。(3)从措施主体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4)从改革内容上看,在大力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影响(1)经济方面: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2)政治方面: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3)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了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4)对外关系方面: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恢复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3.原因(1)国际因
10、素: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西方列强集中于对华侵略与内部事务;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加快了成功的步伐。(2)国内因素:明治政府执行了符合国情和时代潮流的政策。主题 对明治维新的评价史料研读史料一 1872 年 1 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 3 府 72 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新政府于同年 9 月又进行了新的官制改革,天皇亲临正院“总理万机” ,各省长官直接对天皇负责。1889 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必须依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自己拥有的统治权。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史料二 鹿鸣馆现象引发的西化主义泛滥达到了文明开化的顶点。以伊
11、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要狂热地为西化造势,在鹿鸣馆西化的示范下,无论贫富皆以西洋为高尚,甚而主张人种改良。总之,是言必谈西洋,西洋人不穿和服,所以要穿西服。甚至竟然出现文盲海员在东京大学执教的奇闻。文明开化基本限于东京等大城市,而在农村,一眼望去仍然是江户时代的风景。摘编自赵德宇日本近现代文化史1.史料一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领域所采取的措施,重新划分行政区,实行废藩置县,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颁布宪法,确立代议制政治。62.史料二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自上而下推行西化,使学习西方成为时尚,但是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了盲目化和庸俗化现象,同时发展不平衡,农村影响不大。(1)据史料
12、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措施。提示:措施:废藩置县;加强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确立代议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2)据史料二,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特点。综合上述史料,谈谈你从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改革启示。提示:特点:自上而下推行;盲目西化;学习西方庸俗化;发展不平衡。启示:提高中央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在坚持开放的前提下,立足传统创新文化。史论归纳对明治维新的评价1.进步性: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1)经济方面: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2)政治方面:1889 年,明治政府
13、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3)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4)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军事实力得到增强,为摆脱民族危机和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5)对外方面: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强国行列。2.局限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1)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2)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进行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3)地主土
14、地所有制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4)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71.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 “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 ”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解析 明治维新前夕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幕府统治,明治维新开始后,又借助天皇进行政权建设,目的都是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立宪问
15、题,故 B 项错误;重建专制统治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问题,故 D项错误。答案 A2.1868 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这表明日本实行( )A.归政天皇 学习西方 B.文明开化 国民皆学C.四民平等 中央集权 D.自由民权 确立立宪解析 材料中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反映的是要归政天皇,材料中“广兴会议”也就是实行议会制,万事不是由天皇一人独断,而是“决于公论” ,反映的是主张学习西方,故 A项正确;“文明开化”运动指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为了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由日本本土知识分子首先倡导,而后全面推行的文化和制度全面西方化的
16、一种革新运动,与题干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四民平等,故 C 项错误;1889 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故 D 项错误。答案 A3.“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文明开化主要是指社会习俗由封建化向近代化转变,材料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
17、改革土地制度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从“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知,体现的是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故 D 项正确。答案 D84.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C.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D.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解析 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农业改革措施,与材料工业情况无关,故 A 项错误;从材料看,国营企业建设已经导致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不会再增加拨
18、款、扩大规模,故 B 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是国家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创建样板企业后低价出售给个人,继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是改革之初的情况,与材料反映的情况不符合,故 D 项错误。答案 C5.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依法律行使之。国家之岁入岁出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每年列入预算。 ”这表明( )A.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 B.日本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C.日本天皇和议会共同掌握行政权 D.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取得彻底胜利解析 抓住材料中大日本帝国宪法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8 _2019 学年 高考 历史 第二 单元 中外 近代 改革 日本 起航 明治维新 学案岳麓版 选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