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
《(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改革第1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知道各国变法的背景。2.掌握春秋时期管仲改革和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的基本史实。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3.通过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识点一 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3)阶级: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
2、特权,发展地主经济。2.各国的应对:各国国君为求生存,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改革变法运动。知识点二 管仲改革1.背景:春秋时期荒地不断开垦,私田数量大增,靠公田赋税的各国诸侯收入日益减少。2.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 ,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3.影响(1)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知识点三 魏文侯变法1.李悝变法(1)政治: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改变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2)经济:提出“尽地力” “废沟洫”的农业政策,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3)法律:强调法
3、治,制定法经 ,维护社会秩序。22.吴起变法: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 。3.影响(1)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2)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4.战国时期变法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它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更加彻底。(2)意义: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概念阐释】 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代父死子继,连任官位。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代享有
4、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易错提醒】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趋势是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2.管仲改革和李悝改革的赋税制度和农业政策都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使井田制逐步瓦解,而不是废除了井田制。3.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改革性质不同,春秋时期是统治者针对经济领域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则是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图解历史】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史料研读史料一 齐桓公向管仲征询治理乡村的方法。管仲提出按土地肥瘠征收赋税,则百姓不会随意迁移;山泽依时令开放,则百姓不会随意侵用;土
5、地均平,则百姓不会怨怼;不侵农时,则百姓富足;祭祀不夺牲畜,则牛羊增多。摘译自国语齐语史料二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要征收房屋税,你看如何?”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拆毁房子。 ”“我要征收树木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砍伐幼树。 ”“我要征收牲畜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杀死幼畜。 ”桓公说:“那么,我依靠什么来管理国家呢?”管仲回答说:“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是可行的。 ”摘译自管子海王1.史料一反映管仲认为应该按土地等级合理征收赋税,采取开发山泽、平均土地等措施,制定有利于百姓的经济政策,保护民众经济利益。2.史料二反映了管仲反对向百姓征收过多赋税,主张实行盐铁官营以加强国家
6、管理。(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春秋时期管仲的经济主张。提示:主张:按土地等级合理征收赋税;及时制定、调整经济政策;保护民众经济利益;主张盐铁官营。(2)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提示:意义: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加速井田制瓦解进程或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农经济发展);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促成齐国国力增强,成为春秋首霸。史论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地主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奴隶主贵族逐渐没落;诸侯之间争
7、霸兼并战争频繁,战乱不断,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时代潮流;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登上政治4舞台,开始掌握政权。3.思想上:私学兴起,流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尤其是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主题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史料研读史料 公元前 645 年,晋国“作爰田”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赏给国人,使无地、少地的人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耕者对所获得的土地具有长期的使用权。此后,晋国接着“作州兵” ,以州为单位负担一定量的军赋。古时国中设乡,乡以下的行政单位是州、党、族、闾、比,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一州二千五百家。
8、晋国“州”的规模与齐国“乡”规模相近,管仲整顿军制在乡,晋国在“州” ,都是对旧制度加以整顿,使其健全起来,人人得负担军赋,服兵役,因此晋国“甲兵益多” 。公元前 633 年,晋文公将晋国军队由两个军扩大到三军,实行中军元帅既是行政首脑,又是三军统帅的军事体制。其后赵简子“铸刑鼎” ,公布成文法,并以军功免除奴隶籍身份。晋国的一系列改革,使它成为春秋时最强大的国家。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史料反映晋国实行土地改革,使国人获得土地同时承担军赋和兵役,扩大了兵源,改革军事体制,军权与行政权合一,颁布法律,奖励军功,晋国成为春秋最强大的国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晋国军事改革
9、的特点。提示:特点:以土地改革为基础;人人承担军赋及兵役;军权与行政权集于一身;奖励军功;以法律为保障。(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时期晋国军事改革的影响。提示:影响:加强了基层管理;增加了军队数量,保障了军费;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实现了晋国的富国强兵。史论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异同1.相同点(1)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即旧的社会制度(宗法分封制、井田制)遭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发展5壮大。(2)诸侯之间战争激烈。(3)目的都是富国强兵。(4)都注重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改革。(5)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旧制度的瓦解。2.不同点(1)从历史条件上看:春秋时期社会转型刚开始,旧
10、的社会制度刚开始遭到破坏,新兴的封建经济和地主阶级刚开始起步;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加快,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壮大。(2)从性质上看:春秋时期的改革是奴隶制性质的改革;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3)从内容上看:春秋时期的改革从赋税制度入手,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没有触及上层建筑;战国时期的改革既有经济基础的变革,又有废除旧贵族特权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且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4)从范围上看:战国时期的改革比春秋时期的要更加彻底,涉及领域广,既有经济,也有政治、文化、法律等。(5)从影响上看:春秋时期赋税改革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但没有建立起新制度,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收效
11、不大;而战国时期的变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转型。1.周平王东迁之后,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沦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这一变化客观上( )A.扩大了周朝统治区域 B.抑制了私人商业发展C.加速了国家统一步伐 D.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解析 材料所述属于分封制的负面影响,故 A 项错误;政治的混乱导致了私商的兴起,故B 项错误;根据所学,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使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导致国家分裂,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诸侯卿大夫为使自己能够脱颖而出,纷纷重用士人,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故 D 项正确。答案 D2.春
12、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 、 “版图” 。6“版籍” 、 “版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解析 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加重农民负担,故 A 项错误;“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方便按户籍进行赋税的征收,故 B 项正确;“中央集权”意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 项错误;“版籍” 、 “版图”不能说明土地的性质,故 D 项错误。答案 B3.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不论“公田” 、 “私田”都按田亩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A.加速土地私有化发展 B.促进商品
13、经济发展C.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D.加剧地方割据混战解析 根据材料所呈现的两次税制改革,进一步打破了公田和私田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是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化,可能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但这不是主要的历史影响,故 B 项错误;通过税制改革,会助长豪强地主的发展,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齐国或者鲁国推行的税制改革,不会引发地方割据,故 D 项错误。答案 A4.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
14、.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解析 官吏的俸禄由土地变为粮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因此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官员的待遇的下降,故 B 项错误;分封制瓦解是源于井田制的瓦解,官员俸禄变化是分封制瓦解带来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官员俸禄形式的变化,并未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故 D 项错误。答案 A5.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前 740前 690 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于楚王成为县。由此可见,当时( )A.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 B.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C.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 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解析 材料反
15、映了楚国在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对外征伐兼并,但未体现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7争,故 A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楚国吞并周边小国,但未体现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故 B 项错误;由材料时间(前 740前 690 年)可知此时为春秋时期,材料中反映楚国与周边小国的战争关系,没有反映北方情况,故 C 项错误;由材料中楚国吞并一些周边小国后将灭国所得之地建为楚国的县,由此可见地方行政体制逐渐由分封制变为县制,故 D 项正确。答案 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公元前 422 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国,主持变法。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张,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8 _2019 学年 高考 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改革 春秋 战国时期 变法 运动学 案岳麓版 选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