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时规范练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doc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时规范练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时规范练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规范练 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选择题1.(2018 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25)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答案 D解析 “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无法通过材料图表得出,且说法过于绝对化,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故 B 项错误;豪富家族并不能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 160 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实
2、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实力,所以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 D 项正确。2.(2018 广东佛山一模,25)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其子曾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以备周亚夫死后发丧用,被人告发。周亚夫因此而下狱,闭食自尽。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周亚夫的儿子愚昧迷信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西汉严禁民间私藏武器 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答案 D解析 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葬器并不能说明其愚昧迷信,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仅说明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被人告发,不能说明监察制度的完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的是葬器,非武器,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内
3、容可推断周亚夫的儿子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是非法的,然后周亚夫作为功臣依然被人告发,说明中央对地方及官僚的控制不断强化,故 D 项正确。3.(2018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25)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2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答案 A解析 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故A 项正确;
4、在隋唐时期,南北方并没有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感,故 B 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了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 C 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中国”的内涵,故 D 项错误。4.(2018 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期中,7)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 )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答案 B解析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是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即“惟稍夺其权”,故 A 项错误;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符合
5、“制其钱谷”,故 B 项正确;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是削弱宰相的行政权,故 C 项错误;中央设置二府三司也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故 D 项错误。5.(2018 江苏盐城三模,3)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可知设行省是为了治理一方,故A 项错误;行省制度开启于元代,故 B 项错误;材料“然行省之称
6、,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表明行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故 C 项正确;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与材料的内容强调行省制度的形成过程不符,故 D 项错误。6.(2018 河南洛阳期末,7)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A.使地方决策方式发生异变B.有效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D.体现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制约答案 D3解析 材料体现地方决策程序,没有体现异变,故 A 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地方机构运行问题
7、,与中央机构无关,故 B 项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地方权力运作的制约,故 D 项正确。7.(2018 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期中,8)“宰相制度既然仅是皇权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设置的,那么,它一旦能够找到其他替代制度,且这一制度能够更有效维护皇家利益的话,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废除宰相制度。”由此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是为了( )A.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六部地位C.限制中书权力 D.给予内阁实权答案 A解析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根本意图就是强化皇权,故 A 项正确;废除宰相制度,客观上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但提升六部地位并不是明太祖的目的,故 B 项错误;明朝的宰相就是中书
8、省的最高级长官,明太祖废除了中书省,故 C 项错误;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在明太祖时期内阁尚未形成,故 D项错误。8.(2018 安徽安庆二模,27)明史职官志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秉笔、随堂视众辅。”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内阁制彻底瓦解 B.宦官操纵威柄C.皇权专制的痼疾 D.内阁首辅无权答案 C解析 材料“元辅”“众辅”是对内阁大臣的称呼,说明内阁制仍然存在,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凡内官司礼监掌印”可知宦官操纵权柄的原因来自于掌印,即来自于皇权,故 B 项错误;材料“凡内官司礼监掌印”与“权如外廷元辅”说明原本无权的宦官因为掌握象征皇权的玉玺而获得内阁首辅一样的权
9、力,这种现象本质上是皇帝专制的结果,故 C 项正确;材料说明司礼监掌印权力很大,“权如外廷元辅”表明内阁首辅仍旧非常重要,故 D 项错误。9.(2018 四川广安三模,27)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可知决策权仍旧在皇帝手中,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和“采纳内阁票拟”可知内阁只具备建议权,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 课时 规范 专制 集权 不断加强 岳麓版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