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doc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时规范练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规范练 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选择题1.(2018 湖南衡阳一模,25)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秦 6 位 两宋 121 位西汉 47 位 明 4 位唐 182 位 清 0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答案 B解析 中国古代宰相权力的总趋势是不断削弱,但也有权力逆转的时期,元代的一省制就是如此,故 A项错误;唐宋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设置的宰相数量很多,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而废除了丞相,明朝的宰
2、相只有 4 位,故 B 项正确;唐宋时期宰相增多是为了加强皇权,故 C 项错误;明代宰相人数减少是因为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故 D 项错误。2.(2018 四川全国卷冲刺演练一,25)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 )姓名 本 官 身 份卫青 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 外戚、功臣霍去病 骠骑将军外戚、功臣霍光 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 重臣、外戚金日磾 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 功臣A.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君主专制有所强化D.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答案 C2解析 材料中“部分侍中”不足以反映大臣
3、间权力制衡,故 A 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从秦朝开始的,与材料中“汉武帝时期”不符,故 B 项错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等人,让他们担任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 D 项错误。3.(2018 河南郑州期末,2)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 )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B.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答案 D解析 材料不能反映察举制与教
4、育制度的关系,故 A 项错误;秦朝时,贵族政治已经瓦解,西汉实行的是官僚政治,故 B 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材料反映的是察举制,故 C 项错误;材料“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种做法有利于扩大官员选拔范围,扩大统治基础,故 D 项正确。4.(2018 河南中原名校高考预测金卷,25)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
5、政局动荡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答案 B解析 中外朝制度加强了皇权,皇帝身边近臣掌控权力说明皇权强大,故 A 项错误;材料“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和“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说明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缩小,故 B项正确;材料“宦官弘恭、石显”和“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不是丞相与皇帝的斗争,故 C 项错误;西汉灭亡的根源是经济上的土地兼并而不是政治上的宦官和外戚专权,故 D 项错误。5.(2018 山东滨州二模,26)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 ( )记 述 出 处(各级官府皆)“据文案大小,道路远近,皆有程期。如或
6、稽违,日短少差,加罪。”唐会要卷五八“其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唐律疏议卷九“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唐六典卷一A.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 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C.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 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答案 A3解析 根据材料“如或稽违,日短少差,加罪”“罪止杖八十”“记年、月、日,纳诸库”可知唐代注重官员的行政规范,故 A 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尚书省,故 B 项错误;尚书省属于执行部门,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政务犯罪,故 D 项错误。6.(2018 天津南开三模,2)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
7、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A.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 B.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C.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进士科是仕进唯一途径答案 C解析 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的是九品中正制,故 A 项错误;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的是察举制,故 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卢商由科举制进入朝廷,成为高官,故 C 项正确;唐朝时科举入仕只是一种途径,故 D 项错误。7.(2018 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26)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
8、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答案 B解析 “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并不等于“保证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政府被迫采取的教育政策,正是为了应对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来的文化重心南移,故 B 项正确;南北卷制度并不意味着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故 C 项错误;北宋政府这种被迫的
9、临时考试制度,提升了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故 D 项错误。8.(2018 四川绵阳一模,27)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 隋 唐 北宋比例 26% 15% 4%17.2%24.5%46.1%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 C4解析 材料体现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从曹魏到东晋不断下降,隋唐到宋逐渐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数据的变化与当时租佃关系无关,故 B 项错误;曹魏到东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造成寒门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 课时 规范 古代 成熟 岳麓版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