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第2课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件.pptx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第2课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第2课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课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2课时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一、专题主线主线一 北宋通过分权和收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加强;元朝实行行省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主线二 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线三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主线四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为主流,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二、真题再现 1.(2016全国卷T26)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
2、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君主专制。 【解题思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因为史官对帝王“误失必书之”而不乐,这就反映了重史传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君主个人行为,故选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史官秉笔直书,故排除C项; D项是现象而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与题意不符。,A,2.(2016全国卷T2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
3、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明清的政治制度明代地方行政制度 【解题思路】由“直属六部”到“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选B。,B,3.(2015全国卷T25)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
4、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题思路】君主专制是政治发展的产物,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的目的是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B,三、考纲解读 【考纲分析】 1、宋元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特点和元朝地方管理制度的创新。宋元时期,基本上解决了汉唐以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政治主动性和能动性日趋受
5、抑。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要考查明清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特点和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反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而中央集权的体制仍在发挥着积极作用。本考点考查重点为宋明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题目形式为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主要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核心考点】 考点一 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宋初将地方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等收归中央,设通判监督地方。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形成“三冗”局面。(2)宋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宋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
6、揽大权 考点 二 元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在中央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 (2)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考点三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明朝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制度废除,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军国大事由皇帝个人决断,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君主专制统治演变趋势是:
7、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 考点四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文明发展的作用 (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内,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中国文明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考点五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纷繁复杂,复习备考时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分封制体现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宗法制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对地方制度的
8、变革,反映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对中央官制的变革,反映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监察制度、避讳制度、皇帝祭天等体现的是为君权服务,维护封建统治。(2)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角度认识政治制度的演变。宗法制、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与分散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腐朽的封建制度越来越阻碍社会的进步。,考点六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发展方向和影响 (1)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华文明(大河文明)、古希腊文明(海洋文明
9、)、罗马文明形成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具有差异性。 (2)17、18世纪时,中西政治文明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产生不同的影响。,【课堂演练】 1.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形成 B.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 C.中央和地方关系得到了改善 D.地方割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解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形成于秦朝,故A错;知府知州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故选B;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仍然存在,故C排除; D选项错在“根本”。,B,2. 元世祖忽必烈诏“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
10、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诸侯如真定史氏、保定张氏等,都一度被削去军权,保留的都是文职。忽必烈此诏旨在 A保障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军事大权 B实行兵民分治以便削减军事力量 C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D有效地抑制汉地世侯的割据势力,解析:依据材料“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一度被削去军权”,可知忽必烈的目的是实行军民分治,削弱地方的军事权,故B正确;“管军官掌兵戎”说明军事并不都由中央控制,只是地方军权要受中央节制,故A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地方分权,故C排除;D项不是材料强调主旨,故排除。答案:B,B,3.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
11、,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 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解析:根据“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可知内阁的票拟权要由皇帝的批红权来决定,所以不能说明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可以看出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是封建专制加强的产物,与近代内阁有着本质的区别,故C项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永州市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课时 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