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第20课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x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第20课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第20课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x(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十七 苏联的经济建设第20课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思维导图】,一、专题主线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在实践中探索,取得巨大成就,也有很大失败的教训。主线一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增强了苏联国力,也带来很多弊病。主线二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对苏联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但导致苏联解体。,二、真题再现 1(2017全国卷T34)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
2、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题思路】斯大林上台后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而十月革命后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0年,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B项;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排除C项;遏制政策应该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3、,故D项正确。,D,2 (2014全国卷T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苏联的的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解题思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28年的工业化初期,苏联在乌拉尔地区建设的两个钾矿矿井中,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一个由德国承建,这体现的是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和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故正确选项为D;A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
4、,因为此时的苏联正在迈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项错在“依赖”上,实际上苏联对外资的利用有限。,D,3.(2013全国卷T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报告夸大了苏联的农业生产成就,目的就是维护斯大林模式,因此D项正确。当时
5、苏联农业长期滞后,材料中的论断“粮食问题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实现了工业化,B项与史实不符;苏联改革始于赫鲁晓夫时期,C项错误。,D,三、考纲解读 【考纲分析】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侧重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2斯大林模式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内容、影响等角度考查,突出考查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将苏联改革与罗斯福新政及中国改革开放联系,通过对比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注重考查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核心考点】考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它是在严重内
6、忧外患所采取的特殊措施,能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取得战争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有严重的缺陷,损害了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用强制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排斥商品货币,撇开市场,违反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 进步性: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是列宁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出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课堂演练】 1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
7、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这从侧面反映出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 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 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 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解析:1919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是排斥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对经济的作用,结果在后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如通货膨胀问题这说明苏俄经济建设上缺乏经验故B项符合题意;货币贬值与阶级矛盾无直接关系,故A排除;货币贬值,说明市场贸易仍存在,故C排除;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封锁一开始就存在,不是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 ,故D排除,B,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内容: 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8、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评价:(1)成就: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地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轻重比例不协调;牺牲农民利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后来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2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其进程是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之后,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 A为其他各国
9、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 B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 C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 D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解析:根据“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反映了苏联重点进行国防建设,没有为其它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没有提高经济实力,当时苏联处在国际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之中,是国外环境影响的结果,排除ACD。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还有思想解放和社会风俗的开放等等,苏联的这种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故B正确。,B,四、典例精析 【经典例题】 1.(2015海南卷T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
10、,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B.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B,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说明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只能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因此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永州市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17 20 课时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PPTX
